•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 大学院系介绍:新闻与学院?学院新闻
  •   SchoolofJournalismandCommunication

      社会科学部——新闻与学院

      核心教育铁肩担,妙手著文章——李大钊

      院长寄语陆绍阳教授

      大学[微博]是中国新闻学和新闻教育的摇篮,北大新闻与学院秉承创新,我们的目标是培养一大批素质强、知识积累宽厚、通晓新技术、精通外语、具有现代新闻的新一代人才。

      一、历史渊源

      大学是中国新闻学和新闻教育的摇篮。大学是国内最早开设新闻学课程的高等学府,在这里诞生了中国新闻教育史上第一本新闻学著作、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学术团体和第一份新闻学期刊。大学也是在建国初期全国院系调整后第一个新设新闻学专业的大学,其间尽管几度经历了新闻专业合并与重设,仍为我国新闻领域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和中坚力量。

      二、 培养目标

      大学新闻与学院的办学旨是:服务国家战略,为社会培养和造就具有国际视野、熟悉活动规律及制度、通晓新技术、具有现代管理观念的新一代新闻与人才;为国家解决新闻与领域中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构筑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交流的桥梁。

      三、学院发展

      2001年5月28日,大学恢复成立新闻与学院。新闻与学院依托日益增强的新闻学和学学科基础,整合全校资源,逐步形成具有北大特色、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闻与学研究和教学模式,形成了包括新闻学、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网络、影视、跨文化交流、公共关系、经营管理等一系列学科群。目前,学院已有教职员工45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1人,2人;全日制学生71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66人(含港澳台),硕士研究生174人(含港澳台),本科生470人,留学[微博]生及港澳台学生共137人。此外还有研究生课程班及专升本学生近千人。经过十年的发展,新闻与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四、专业设置

      包括新闻学、国际新闻、电视新闻、网络新闻等专业方向,旨在培养掌握国家政策法规,具备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网络时代的技能,具有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能在新闻、出版、宣传部门从事编辑、记者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六、毕业生寄语

      为新传人,要眼光放远,力争上游,向优秀的新闻人看齐,把职业当事业,成为国家一流、乃至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才。为北大人,要在继承老北大的基础上创造自己的,将其内化为自身的品质,超越前人。为人,即为君子,要将仁、义、礼、智、信谨记心头。

      ——杨虎(新闻与学院2008级博士生)

      新闻与学院秉承了北大思想、兼容并包的传统,并深深扎根于我们每个人灵魂之中。但同时,新闻学的严谨性又让我们多了一些稳重。是这些渗入灵魂的东西让我们毕业后继续受用,坚守原则、抵制、尊重他人、思维广阔……

      ——保江(新闻与学院2002级本科生)

      学院教给我们更重要的,是面对社会、大众、人生、理想的一种价值取向与态度。不论从事何种工作,不论最终是否投身传媒行业,我们都需要怀揣着“兼济天下”的情怀和不断追求“、爱心、”的执著。

      ——赵耀(新闻与学院2006级硕士生)

      学院在努力为学生提供平台,让学生发展,同时也在努力交给我们做事的方法:做事要踏实、务实、求实,不弄虚作假。这些东西对以后无论是做学术研究,是去工作还是去出国,都是一种收获和不可多得的财富。

      ——朱宏祥(新闻与学院2006级本科生)

      北大新传是我学习和战斗六年的地方。对个人而言,这六年毫无疑问是一段极其重要的经历,是我目前生命里的一座轻狂的。我们互相看着对方长大,以年轻的名义摸爬滚打,试图在这所伟大的学校里留下自己的一知半解。感谢北大感谢新传,这里虽然不提供答案,不提供一劳永逸的出,但它从不吝惜给出松快的土壤、适宜烘焙的温度和呼吸的机会。

      ——吴琦(新闻与学院2006级硕士生)

      八年来,学院交给我的不仅是一些专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看待或判断事物的思维和观念,是一种思想,就是既有理想主义,也要从现实出发。新时代如何继承传统,如何创新,如何从全局出发思考问题,如何从细微之处发现真知,怎样做新闻才能让我们的社会平稳的、迅速的向前推进,这些东西是从老师的言传身教上得来的。

      ——樊敏(新闻与学院2008级硕士生)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