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教育厅发布了201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反映了我省2017年高校毕业生的规模结构、就业流向、就业质量、就业趋势等情况。本期我们一起来了解就业发展趋势分析、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就业创业工作主要措施及特点等内容。
从近5年的毕业生规模看,我省实际参加就业的毕业生人数保持不断上升的态势,规模逐年扩大,从2013年的43.28万增加到2017年的52.86万,平均每年约增长4%。2018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有57.14万人(数据来源于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数据截至2017年10月19日),加上往年未就业和外省来粤求职毕业生,就业总量巨大,形势依然严峻。
从2018届毕业生就业心态摸底情况看(数据来源于《201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调卷》,调查时间为10月8日至10月20日,出14.44万份调卷,回收10.84万份有效问卷,覆盖全省所有学历层次和学科专业),选择“就业压力很大”和“就业压力较大”的学生分别占30.68%和44.60%,超过75%的2018届毕业生感觉就业压力大。
从近5年的就业率看,我省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一直在94%和96%区间浮动,稳定保持在94%以上。
从2018年共2127家进校园招聘2018届毕业生的企业需求人数看,参与调查的各企业类型的招聘计划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预计2018年广东省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人数相比2017年会有所增加,2018年就业形势仍需保持乐观谨慎的态度。
从近4年来各学科就业情况看,研究生的工学类、经济学类、管理学类的人才需求旺盛,就业率一直居于前列,而哲学类、历史学类、教育学类的需求偏淡,就业率相对较低。
本科生就业率相对较高的学科有经济学类、工学类、农学类,管理学类,而历史学、类和哲学类的就业率则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可见,近年来我省经济学类、工科类和管理学类人才较受用人单位青睐,而哲学类、历史学类和类的毕业生就业相对困难,人才需求冷热不均情况依然存在。
我省高校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月薪逐年不断提高,从2013年的2809元到2017年的3685元,增加了31.19%,每年约以5.58%速度增长。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开发的前沿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人才驱动引领创新驱动,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2017年大湾区共接收了38.56万名广东应届毕业生,占全省已就业毕业生的81.98%。近年来大湾区的毕业生流向比例呈现上升态势,已成为广东省最重要的人才聚集地。
从2018年毕业生理想就业地区(可多选)调查 (数据来源于《201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调卷》,调查时间为10月8日至10月20日,出14.44万份调卷,回收10.84万份有效问卷,覆盖全省所有学历层次和学科专业)看,65.90%的毕业生有意向在广州就业,其次是深圳,有49.54%。较少毕业生选择粤东西北地区和外省地区就业。预计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仍是广东省绝大多数毕业生就业首选地区。
广东省委、省在中央坚强领导下,围绕“四个、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推动广东经济不断转型升级。从近5年毕业生就业数据来看,毕业生就业的行业流向契合了广东省经济发展的趋势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调整。传统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的毕业生逐渐转向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制造业仍是毕业生就业最多的行业,但比例逐年下降,已经由2013年的21.03%下降到2017年的16.42%,减少了4.6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毕业生流向“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批发和零售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互联网+”发展较为成熟的第三产业行业的毕业生也越来越多,比2013年分别增加了2.51、0.80、0.80、1.65及1.07个百分点。
广东省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对教育教学的反馈作用,健全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专业调整的联动机制,完善学科专业预警、退出管理办法,以协调发展协同推进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层次类型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2017年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反馈显示,对母校总体评价选择“满意”的占29.41%;“较满意”的占62.42%;“较不满意”占6.31%;“不满意”的占1.86%。满意度为91.83%。其中毕业研究生的满意度为94.72%;本科生为92.98%;专科生为90.86%。
2017年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反馈显示,对教学水平评价选择“满意”的占16.16%;“较满意”的占67.35%;“较不满意”占13.08%;“不满意”的占3.41%。满意度为83.51%。其中毕业研究生的满意度为88.30%;本科毕业生的满意度为84.11%;专科毕业生的满意度为82.85%。
2017年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反馈显示,对教学实践环节(含实验教学、实习、见习效果)的评价选择“满意”的占16.91%;“较满意”的占58.46%;“较不满意”占18.76%;“不满意”的占5.86%。满意度为75.37%。其中毕业研究生的满意度为80.00%;本科生为73.52%;专科生为76.48%。
从以上三个满意度情况可以看出,我省毕业生对教学实践环节的满意度相对较低,对教学质量普遍感到较为满意。
我省加强高校就业、招生联动,省教育厅根据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动态调整我省各有关高校招生计划。2017年,对8所就业率较低的院校,共减少了1470个招生计划。
我省各高校也根据毕业生就业状况对招生计划进行调整。广东工业大学积极开展立体式、多层面的评估调研,建立“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学生评价与单位评价相结合,调查与第三方调查相结合”的“三结合”评价体系。分别面向毕业离校前、离校后的学生开展就业状况、人才培养效果、就业满意度等内容的调研和走访活动。对参加校园招聘的用人单位,开展校园招聘会服务质量、人才满意度、各行业、专业就业市场前景等内容的调查。学校还积极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共同开展就业质量调研,编制并发布《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并用于学校制定招生计划、教学、新设专业以及就业工作调整。2016年减少就业率排名靠后的管理学院近300人、艺术设计学院180人、政院80人;增加就业质量较好的电子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等专业180人。
省教育厅注重加强本科专业设置信息服务,注重收集高校开设专业的相关信息,对专业布点、报考率、就业率、社会人才需求及教学资源等情况进行统计、监测和分析,定期发布全省本科专业结构分析报告,提出我省一定时期内鼓励增设专业和暂缓增设专业名单,为高校专业设置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提供重要依据,发挥政策导向和信息服务的作用。比如,对于全省本科专业布点率较高、毕业生就业率较低的29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会计学、日语、软件工程、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视觉传达设计、财务管理、设计、工商管理、、产品设计、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汉语言文学、行政管理、应用电子技术教育、轮机工程、航海技术、教育学、烹饪与营养教育、历史学、心理学、思想教育、光电信息工程、中医学,学校暂缓增设。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重视毕业生就业质量对专业建设及教育教学的反馈,将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毕业生初次就业平均薪酬、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专业动态调整预警的观测点,融入到专业动态调整预警机制中,与对接产业、人才需求、轻工特色、就业岗位、人才培养方案、师资资源、实训资源等重要指标组成了专业动态调整预警机制的主要评价指标。评价等次分为:绿牌、预警、黄牌、红牌,在学校内网上设置专业预警信息平台,评价结果及时在专业预警信息平台上进行发布。进一步完善就业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为学校人才培养和专业招生计划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我省高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教育教学为抓手,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统筹分配校内外资源,将毕业生就业状况与学校办学发展紧密结合,不断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主动适应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对高层次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要,通过传统专业,提升优势专业,增设应用型战略新兴专业等,不断调整优化本科专业结构,加强理工类专业建设,设置了现代服务业类专业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类专业8个、现代制造业类专业8个、高新技术产业类专业6个、传统优势产业类专业3个、文化创意类专业5个,并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融合、学科教育与技能教育相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相融合的“四融合”人才培养,形成就业、招生、人才培养联动的长效机制,致力于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双师型”职教师资和应用型人才。
五邑大学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方针,致力于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人才需求,在充分调研企业要求和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基础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毕业生就业后调研结果,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开展以“综合实验班”为龙头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政校行企合作,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工科达到45%,其它学科35%),依托地方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型产业的龙头企业,将专业教育与毕业生实习、就业紧密结合,构建企业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将学校、企业、学生整合到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使学生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得到提升,更好适应市场需求。
4月初广东省及时召开了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对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并进行全面部署。我们还及时组织全省高校参加国务院、教育部及省组织召开的一系列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会议,并对会议进行贯彻落实。各高校及时召开就业工作会议,多层次、多形式传达会议,层层分解任务,制定具体措施,确保工作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
一是开展粤东西北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调研活动。由分管厅领导带队,分成4个调研小组,于6月至7月期间赴粤东西北地区24所高校进行实地调研,调研学校落实全国、全省相关会议和履行2017年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目标责任书情况,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进展情况等。通过调研,进一步摸清了粤东西北地区高校目前工作现状,准确掌握了就业创业工作的进展情况、典型经验做法和存在困难及意见,有力推动粤东西北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为开展好下一步工作提供支撑。
二是不定期对珠三角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进行调研和督促。检查就业创业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和政策落实情况,并共同深入分析原因,督促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推动学校完成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目标任务。
一是强化校园招聘,搭建学生与企业对接平台。共面向2017 届高校毕业生举办65场全省招聘活动,共计2万多家企业参加招聘活动,提供岗位数42万多个。全省高校共举办大型招聘会334场,提供就业岗位超过85万个。
二是提供信息化服务平台,组织网上招聘活动。据统计,超过4万家企业参与了今年的网络招聘,为毕业生提供了8.5万多个职位。同时,还积极组织高校参加教育部举办的各种形式招聘活动。目前,基本形成了我省校园招聘活动“期期有专场,月月有市场,周周有招聘,天天有面试”的特色。
三是落实好基层就业项目。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组织举办了“2017年广东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供需见面会”活动,向毕业生提供农村教师岗位3800多个。目前,“西部计划”项目招募207名高校毕业生,“山区计划”项目招募322名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项目招募约1500名高校毕业生,专项招录我省128名高校毕业生。
一是以职业规划大赛为抓手,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与教师职业指导能力。于今年4月至6月举办“金湾杯”第七届广东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共有来自省内135所高校的15.1万名在校生报名参赛,提交职业规划作品11.46万份。参赛高校数量占全省高校总数的92%,创下历届大赛的新高。围绕赛事主题,在高校举办了19场职业生涯规划巡回,超过7500名学生进场聆听专家的讲授,并交流互动。赛事期间举办生涯教育论坛,丰富了赛事的活动内容,新增复赛培训环节,凸显了赛事的教育意义。本届大赛在搭建与地方经济发展对接的平台、宣传地方发展战略和人才引进政策方面,也进行了十分有益的尝试。
二是做好就业数据统计和分析。4月份,发布了《广东省2016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从广东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基本情况、各院校就业工作情况、毕业生就业数据统计等方面对就业工作进行统计分析,为高校调整专业结构,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三是加强对就业指导人员的培养。今年共组织培训17期,培训914人。各高校积极组织校内业务培训,提高人员业务素质。同时邀请部分企业家和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同志走进校园,担任毕业生就业校外指导师,对毕业生就业进行全程指导。
四是加强就业创业政策宣传。认真梳理国家和省就业创业工作政策文件,并将其编印成册,印发各高校学习使用。
一是举办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建行杯”广东省分赛。据统计,全省共有135所高校报名参赛,占全省高校总数的92%;项目数1.4万个,参赛学生超5.7万人(次)。参赛高校、项目数量和参赛学生人数均有较大增幅,分别为第二届大赛的1.15倍、2.7倍和2.4倍。广东代表团在全国比赛中成绩优异,广东省荣获本届赛事优秀组织(全国共10个),华南理工大学荣获先进集体,广东项目团队共获1金7银20铜。
二是做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推荐和申报工作。今年1月,教育部启动开展了2017年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总结宣传工作。经过学校总结、推荐申报、专家初选、社会调查和实地调研等环节,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3所高校获评2017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
三是开展广东省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遴选工作。9月至12月,我省组织开展全省第四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遴选工作,全省共有39所高校(2所为建设学校)提交了申报材料,经过专家网评、会评、实地考察等环节,共评选出10所高校为全省第四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在全省高校中起到了良好示范带动作用。
四是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活动。9月,在全省各普通高校中开展以“双创促升级,壮大新动能”为主题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活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省教育系统共举办活动1175场(次),参与人数约93万人次,签署协议106项,达成意向92项,成交金额约6000万元。
五是举办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对接洽谈活动。12月24日,在华南农业大学举办第一届粤港澳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对接洽谈活动,全省共择优遴选近800个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加活动,其中和澳门学生团队也参加了活动,活动当天,通过现场演洽谈的方式,投资机构与项目团队共达成了55份投资意向,签定投资意向金额约为1.2亿元。一些符合条件的优秀项目还将由广东金融高新区股权交易中心推荐挂牌并提供后续投融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