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小剧场话剧在中国内地已经走过了30年。2008年,深圳八厘米文化有限公司陆续引进小剧场话剧之后,深圳的小剧场话剧开始热闹起来。
经过几年不断培养观众和市场,如今的小剧场话剧发展状况怎样呢?如何在形成社会效益的同时,更好的兼顾到商业市场?日前,“剧汇星期天”深圳“AI戏剧节”之创意戏剧论坛2012活动在深圳举行,来自、上海、、及深圳的小剧场从业者们各抒己见,共同探讨了小剧场发展之。
每个周末,石厦戏剧主题馆或是在少年宫小剧场等地,总有不同内容的小剧场话剧上演。对于深圳的年轻人来说,公益的小剧场话剧以较高的质量培养着他们的文化消费习惯,但是在市场面向大众售票的小剧场话剧方面,形势却并不如公益话剧喜人。
深圳著名的文化学者胡野秋认为,深圳是一座文化消费能力很强的城市,尽管今天的年轻人总是会被各种各样的娱乐方式拉走。
“深圳有一个很独特的地方没有真正形成自己的市民阶层。尽管都叫市民,只有小市民多了,这个城市才有休闲文化。但是,在娱乐的市场形成中,就变成了一种制约,形不成欣赏的习惯。”胡野秋说。
尽管无法与和上海相比,但是深圳的小剧场话剧也已经发展了多年。深圳八厘米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佳介绍说,自2008年开始,深圳不断吸纳各地优秀的小剧场话剧,观众通过这些引进的小剧场话剧,在培养自己爱好的同时,也把戏剧氛围培养了起来。
目前,深圳已经有固定品牌小剧场活动,深圳的企业和民间组织也不断发起戏剧节、戏剧周等活动,国内孟京辉等小剧场名导的作品持续不断地在深圳上演。此外,也有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加入到深圳小剧场话剧的创作活动中来。
如何去培养观众,这是深圳小剧场话剧面临的问题之一。在这方面,比深圳更早发展小剧场话剧的和上海,他们的经验值得借鉴。
东方锋剧场总经理傅维伯被誉为“中国小剧场之父”。傅维伯认为,要培养小剧场话剧,一方面是艺术家要起到更好的带动效果;另一方面,要发动群众,为小剧场发展打造一个民间创作的基础。
傅维伯说:“从1982年的第一部戏,此后一年一部戏,到现在每年有三四百部新戏的创作。如此大的创作量,主要的创作力量来自于民间,民间的这种创作的活力和积极性可能更高于国有院团。所以这种局面对戏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是最重要的。”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市场部主任吴嘉表示,早期上海话剧很繁荣,但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走下坡,整个话剧市场萎缩的非常严重。这一状况持续数年后才开始有所改观,但发展的速度仍然比较慢,创作的数量不是很高。“再到1990年代,上海有一个不利的因素,戏剧剧场因常年失修,不少关闭,导致上海戏剧失去根基,不知道下一场话剧去哪演。”
到墙角的上海话剧,为了寻找出,因而出现了一些小话剧。小剧场话剧的出现,带动了线场,之后逐年递增。
“如果本土没有常态化演出,很难培养上规模的话剧观众。就市场概念来说,哪怕观众少一点,也要实现常态化演出,当观众想看戏的时候,就一定能看到戏,这样他下次想看戏的时候还会来。”吴嘉表示,“如果我想看戏,跑过来没有戏,很失望,第二次又碰上,下次就不会想来了。一个习惯的培养是比较关键的。”
实现常态化演出的关键绝非“拿来主义”,而是原创作品。傅维伯认为,在一个城市中,小剧场话剧如果没有民间创作的基础和氛围,而只是去谈戏剧,只是谈演出,那就很难在这个城市扎下根。
事实上,在深圳,小剧场话剧民间创作的力量一直存在,也正逐渐增强。据深圳市剧协从容介绍,深圳的戏剧创作队伍与特区同时开始建立。1990年,深圳开始有了自己戏剧创作的队伍,排演了《泥巴人》等作品。到目前,深圳已经出现了良好的小剧场创作氛围,全市六区都有原创话剧在不断推出。
在此过程中,小剧场话剧逐渐吸引了一定数量的观众,也形成了独特的市场。赵佳介绍说,自己最开始都不懂什么叫演出,什么是市场操作规律以及演出的发展方向何在。但随着对常态化演出必要性认识的深入,赵佳不仅在深圳将小剧场话剧活动搞了起来,打造了“汇聚星期天”这个品牌活动,在不断引进剧目的同时,注重培养原创剧目。近期,赵佳正在策划的作品包括《城市魔方》等。一方面给深圳的非职业又爱好戏剧的人提供戏剧相关的工作岗位,同时将创作和表演的范围延伸到大学、中学。
随着小剧场话剧的发展,业内人士一个共识就是,大学生们是未来小剧场话剧的主要力量。吴嘉表示,上海话剧中心同时也在做大学生话剧节,“我们认为大学生是我们未来话剧市场的非常关键的一块阵地,如果他们在学校里面养成看戏的习惯,那么工作岗位也能够接受话剧。”
上海话剧通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品牌。这甚至受到戏剧从业者的羡慕。戏剧制作人余大任表示,戏剧目前遇到的最大困境就是剧场去向的问题。因为目前台北除了一个剧场是公家的,其余的都是私人剧场,这意味着要想常态化演出多有不便。
维持市场的常态化,剧场是必须的硬件条件之一。傅维伯说:“上海的话剧蓬勃,也是因为有一个话剧中心,其实深圳也应该打造一个话剧中心,就像首都剧场,想看戏剧就到那儿去,到那儿我们就能看到各种戏剧的表现形式;所以,我觉得深圳这块,应该有自己的这么一个话剧中心。”
的蜂巢剧场是孟京辉旗下的小剧场。剧场每天滚动演出孟京辉工作室出品的多部话剧,吸引了众多的文艺青年受众,也成为外地文艺青年到旅游必去“朝拜”的场所。在这种模式下,该剧场已实现盈利。
“深圳的话剧剧场是零,没有一个真正的话剧剧场,很多都是为各种晚会准备的,因此灯光音响都有种种不适。”胡野秋认为,剧场建设在深圳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