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
  • 电话: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话剧表演
  • 中央一号文件中的“文化旅游产业”如何做?
  •   中国园林网2月8日消息:不论是刚发布的一号文件,还是不久前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乡村振兴战略都被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上。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今年的一号文件以继续破解“三农”问题为基调,以经济、生态、文化、、社会“五位一体”总布局为支撑,对今后3年,乃至2035年以及2050年的乡村振兴进行了全面部署。其间多处直接或者间接涉及到文化产业的内容;那么,在乡村振兴的大战略下,文化产业需要有何新的思、新的举措?

      乡村振兴总要求有“五句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产业兴旺”不仅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也是乡村振兴的突破点。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按照“远粗近细”的原则极为细致地描述了中国乡村未来三十多年的发展规划和前景:

      中国乡村的“强、美、富”的发展蓝图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发展途径。新时代的农业产业,绝对不可能再像过去一样,通过基础农业和乡镇企业搞工业来实现经济振兴,需要突破传统农林牧渔等第一产业的发展格局,加快向注重农产品精深加工的第二产业,和推动乡村旅游等服务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延伸,最终构建起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的现代农业体系。

      如今,“互联网+”、休闲观光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正在让乡村迸发出新活力。农业部最新统计,“互联网+”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到农业增加值的14%;乡村旅游产业占到8.9%;新产业、新业态对农业农村社会总产值的贡献率超过了20%。

      早在2017年2月5日,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其中第16条提到:“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相信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供给侧结构,田园综合体将是充分带动乡村产业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文旅+地产”的综合发展模式,着力构建起涵盖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衍生产业等四个层次的乡村综合产业链。其中,

      如此一来,以一种可以让企业参与、带有商业模式的顶层设计、城市元素与乡村结合、多方共建的“开发”方式,创新城乡发展,形成产业变革、带来社会发展,将重塑中国乡村的美丽田园、美丽小镇!

      为民宿松绑。一号文件明确表示,“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乡村民宿、特色小镇。对利用闲置农房发展民宿、养老等项目,研究出台消防、特种行业经营等领域便利市场准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管理办法。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

      民宿是近年来中国旅游业发展中的新生力量,目前全国各类民宿已接近十万家,其中许多都分布在乡村。自从2008年来,以莫干山“洋家乐”为代表的民宿新业态迅速崛起,并对传统的以村民为主开办的“农家乐”形成了快速迭代,可以说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村万村民宿开”。

      民宿的发展,为以乡村旅游为主导的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过去发展乡村旅游,由于没有好的住宿设施,游客很难在乡村停留太长时间,同时也不会在乡村留下多少消费,所谓的乡村旅游基本上是以观光旅游和低层次的乡村度假为主,“旺丁不旺财”的情况非常突出。

      如今,精品民宿的兴起开始改变了这一状况。民宿可以让城里游客真正在乡村住下来,并能够融入乡村社区,去深度体验乡村的生活。与此同时,在一些地方,乡村民宿卖出超过城市五星级饭店的价钱,而且还一房难求,这也使得过去破败的村落正在成为乡村经济振兴的“香饽饽”。

      此前国家旅游局曾对民宿的规模和条件做出一系列条件,比如单幢民宿不超过14间房。而此次一号文件放开的口子可能更大,因为明确对利用农房发展民宿、养老等项目实行事中事后监管,没有提到事前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实际是政策层面对民宿行业的松绑,同时更大的利好则是研究出台消防、特种行业经营等领域便利市场准入的管理办法,这种在实操层面上对民宿、养老项目的松绑可能会吸引大量资本进入这些领域,在此带热整个民宿产业。

      点名发展具体文旅业态。一号文件还明确要求,“加快发展森林草原旅游、河湖湿地观光、冰雪海上运动、野生动物驯养观赏等产业,积极开发观光农业、游憩休闲、健康养生、生态教育等服务。创建一批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镇和精品线,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

      上述提及的农业旅游项目包括观光、体验沉浸两种形式,去年的一号文件对乡村旅游的描述为,“利用‘ 旅游+ ’、‘ 生态+ ’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今年一号文件则更加细化,列出了森林草原旅游、河湖湿地观光、冰雪海上运动、野生动物驯养观赏等四个旅游业态。

      乡村文旅产业作为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最为兼容的产业,也是将乡村生态资源成经济来源的首位产业。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迫切需要将文旅产业作为乡村经济振兴的主体产业,稳步提高文旅经济在乡村经济中的比重,通过特色文旅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实现经济的导流以及人口的导流,让更多城市游客走进来,让更多传统农民和现代农民留下来。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必须物质文明和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其中,需要大力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乡村文明,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在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切实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线,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支持农村地区优秀戏曲曲艺、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等传承发展。

      其次,需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县级公共文化机构辐射作用,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提升服务效能。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公共文化资源要重点向乡村倾斜,提供更多更好的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支持“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生产,鼓励文艺工作者不断推出反映农民生产生活尤其是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文艺作品,充分展示新时代农村农民的面貌。培育挖掘乡土文化本土人才,开展文化结对帮扶,引导社会人士投身乡村文化建设。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丰富农村文化业态,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监管。

      本网站发布与转载的所有资料均为促进行业内信息交流使用目的,任何被授权的浏览、复制、打印和属于本网站内的资料,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园林网”等声明版权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过本网站协议授权的、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园林网”字样。违者本网站将依法对侵权者追究法律责任。② 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网站或的文/图等均为转载稿,本网出于传递更多之信息而转载,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协调给予处理(或删除);如不同意本网之转载,请及时告知本网撤除;其他、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标明原来源,不得擅自为“来源:中国园林网”,如因此原因涉及版权法律追责,自行负责,本网站概不负责。③ 任何单位和个人认为通过本网站包含的内容可能涉嫌其权益,应及时向本网站进行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并核实后,将会立即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④ 凡向本网站的作者,人务必的原创性和内容的真实性,如因抄袭、作假等行为导致的法律后果,由人本人负责。

      

  • 关键词:文档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