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大到买了一栋别墅,小到嘬了一块雪糕。财经板块是受关注度最高的板块之一,其中着各种经济数字,表示着每日的经济变化,它们往往通俗,但是可能不易懂,它们就是经济指数。CPI、基尼系数、
负担系数、恩格尔系数、生活成本指数、上证指数、道琼斯指数、日经指数、标准普尔指数,你对它们一定是耳熟能详,如雷贯耳,久仰大名。
经济指数也称指数,是社会经济统计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它的概念是从测定物价变动的过程中产生的。18世纪中叶,欧洲对世界范围的航海探险与沿海殖民扩张基本完成,大量的黄金和白银从这些殖民地涌入欧洲,使得欧洲的物价飞涨,产生了放映物价变动的要求,用于度量物价变化状况的物价指数因此产生。后来,指数的理论与方法不断发展,应用范围也扩大到产量、成本、进出口贸易、工资、生活费用、股票证券等方面。
放映对象不同,经济指数分为个体指数和总体指数。个体指数例子有:某种型号电器的产量指数、价格指数。总体指数有:工业产品总产值指数、商品零售物价指数等。
指标的性质不同,经济指数可以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放映数量指标变动程度的指数称为数量指标指数,如产品产量指数、商品销售量指数等;质量指标指数有商品价格指数,产品成本指数、劳动生产率指数等。
时态不同,可以分为静态指数和动态指数。指数最初都是动态指数,表明不同时间点,经济量的对比。随着指数的发展,静态指数在经济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如空间指数和计划完成情况指数。空间指数是将不同国家、地区、部门、企业等同类现象进行比较,而计划完成情况指数是将某种经济活动的实际水平与计划水平对比得到的结果。
编制方法分类是指数的常用分类方法,可以分为综合指数、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综合指数是将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计算,例如物价综合指数、销售量综合指数。平均指数是个体指数的加权平均数。平均指标指数是用两个不同时期的同一经济内容的平均指标对比,以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的变动程度和方向,例如,平均工资指数。
经济指数具有两个特点:综合性和平均性。综合性说明指数表明的是总体的变化而不是个体变化;平均性是说指数放映各个单位变动的平均水平。这两个特定决定了经济指标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股票是什么大家应该都知道:是股份公司发行给股东的,证明持股人对公司部分资产拥有所有权的证明。2014年到2015年中,大家的口头禅是:你炒股了吗?你赚了多少?到了2015年末,变成:你被套了没?
财经新闻总是用股票指数来表示当天股市的情况,例如我国的上证指数和深证指数。股票市场上,有成百上千支股票,这些股票价值各异,涨跌不同,在如此千变万化的市场中,仅用一种或几种股票价格的变化来描述整个股票市场的情况,显然是不合理的。为了衡量整个股票市场的情况,提出了股票价格指数。股票价格指数是反映某一个股票市场上多种股票价格变动趋势的一种相对数,单位一般用点表示,即将基期指数作为100,没上升或下降一个单位称为1点。
以道琼斯指数来说明。当前的道琼斯指数是以1928年10月1日为基期,基期指数为100,以后各期股价同基期相比计算出来的百分数。它由四种股价平均指数组成:30种工业股票价格指数;20种运输业股票价格指数;15种公用事业股票价格平均指数和综合前三组的65种股票价格平均指数而得。
CPI是反映市场物价一个基本术语,是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的缩写。我国的CPI指数是按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这8大类来计算的。这8大类的总和加起来是100。其中,食品所占比重最大,包括粮食、肉禽及其制品、蛋、水产品、鲜菜、鲜果等。国家统计局在每一类消费品中选出一种代表品,比如,大多数人是吃米还是吃面,是穿皮鞋还是穿布鞋等。把这些代表品的物价按每月、每季、每年折算成物价指数,定期向社会公布,就是人们所说的的CPI指数。
CPI的计算公式是: 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x 100%
CPI是反映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品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指标,也是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CPI在过去的12个月中上升了2.3%,就表示当下的生活成本比12个月前平均要高出2.3%,而这无疑是不受欢迎的。在生活成本提高时,价值便会随之下降。如果CPI在12个月内上升了2.3%,那么去年的100元纸币今年只可以买到价值97.7元的商品或服务。CPI升幅过大,就表明货币贬值幅度过大,通货膨胀就可能成为经济不稳定的因素。一般来说,当CPI增幅大于3%时,就已经引发通货膨胀,而当CPI的增幅大于5%时,就已经是严重的通货膨胀了。在这种情况下,央行为了通货膨胀,一般会实施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举措,但这些举措有可能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
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12年提出的,可以定量测定收人分配差异程度,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基尼系数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为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不会出现。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一1之间。为了研究国民收入在国民之间的分配问题,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于1907年提出了著名的洛伦兹曲线。它先将一国人口按收人由低到高排列,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将这样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即得到洛伦兹曲线。
如上图所示,横轴OH表示人口(按收人由低到高分组)示收入的累积百分比,弧线OL为洛伦兹曲线。一般来讲,洛伦兹曲线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的累积百分比,纵轴OM表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如果所有收入都集中在一人手中,而其余人均一无所获,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洛伦兹曲线则成为折线OHL。另一方面,若人口累计百分比等于收入累计百分比,则收入分配是完全平等的,洛伦兹曲线度线OL。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既不是完全不平等,也不是完全平等,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相应的洛伦兹曲线既不是折线度线OL,而是像图中这样向横轴突出的弧线OL,尽管突出的程度有所不同。将洛伦兹曲线度线之间的部分A叫做“不平等面积”,当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时,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度线之间的面积A+B叫做“完全不平等面积”。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就是基尼系数。显然,基尼系数不会大于1。
负担系数也称抚养系数、抚养比,是指人口总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从整个社会来看,它表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负担多少非劳动年龄人口。负担系数可分为总负担系数、少儿负担系数和老年负担系数。14周岁及以下和65周岁及以上也可能有人参加劳动,15 --- 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中也可能有人实际未参加劳动。上述指标只是根据年龄划分来计算的,并不一定反映实际抚养与被抚养的比例,故又称为年龄负担系数,以区别于经济负担系数。负担系数一词一般均指年龄负担系数。
总负担系数为少儿负担系数与老年负担系数二者之和,而少儿负担系数和老年负担系数所反映的负担性质不同。一般来说,少年儿童尚未成为劳动适龄人口,社会和家庭为他们的成长必须付出一定的费用。他们中途夭折,社会对他们的付出就无法收回。老年负担则不同,除个别人外,他们都已为社会作出一定的贡献,他们享用的部分实际上是他们过去劳动的扣除。因此,如果分别计算少儿负担系数和老年负担系数,则可以反映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19世纪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得出了消费结构变化的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恩格尔定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收人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相互关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经济发展、收人增加对消费结构的影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一59%为温饱,40%一50%为小康,30%一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恩格尔系数一般随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简单地说,一个家庭或国家的恩格尔系数越小,就说明这个家庭或国家经济越富裕。反之,如果这个家庭或国家的恩格尔系数越大,就说明这个家庭或国家的经济越困难。当然数据越精确,对家庭或国家的经济情况的反映也就越精确。恩格尔定律是根据经验数据提出的,它是在假定其他一切变量都是的前提下才能适用的,因此在考察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的变动问题时,城市化程度、食品加工、饮食业和食物本身结构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家庭食物支出的比例。只有达到相当高的平均食物消费水平时,收人的进一步增加才不对食物支出产生重要的影响。
生活成本的高低常用生活成本指数来衡量。生活成本指数是指商品和服务的典型消费组合在当期的成本与基期的成本之比,目前主要的生活成本指数有四种,即理想生活成本指数、拉氏指数、帕氏指数以及链式加权指数。理想生活成本指数是指以当前价格达到一个与基期相同的消费者效用水平的所花成本与基期的比值。该指数以1990年作为基期,指数定为100。
拉氏指数是指购买与基期相同的产品组合所花成本与基期的比值。拉氏指数总是比理想生活成本指数更大,因为拉氏指数假定消费者在价格改变的时候不改变自身的消费习惯。但事实上,当价格发生改变时,消费者会通过改变消费商品组合来多买那些变得相对便宜的东西,少买那些变得相对昂贵的东西,从而达到和以前一样的效用水平。帕氏指数是指消费者当期购买一商品服务组合所花成本与基期购买同样产品所花成本的比值。帕氏指数与拉氏指数的不同之处在于,拉氏注重基期选定的商品服务组合,而帕氏注重当期选定的商品服务组合。不过,它们都是固定权重指数,即各种商品与服务数量保持不变的生活成本指数。
正如拉氏指数放大了理想生活成本指数,帕氏指数也相对缩小了理想生活成本指数,因为在基期人们可以以更少的成本达到与当期相同的效用水平。由于拉氏指数与帕氏指数都不能提供一个完美的生活成本指数,而理想生活成本指数所需的信息量又过大,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链式加权的方法,即考虑到商品与服务消费数量的变化,因此,链式加权指数出现了。目前,美国已经将其应用到计算CPI的方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