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过去了,“冯氏依赖症”依然是华谊兄弟(.SZ)的阿喀琉斯之踵。
11月29日,由冯小刚导演的贺岁巨制《1942》公映。11月30日,华谊兄弟发布公告称首映日票房成绩为2600万元,大大低于此前市场预期,公告当天华谊兄弟股票跌停。12月3日,股价继续大幅下跌6%,短短两天,华谊兄弟市值蒸发13亿元。12月7日,因报道影响股价,华谊兄弟临时停牌。
在业内看来,华谊兄弟正是着冯小刚主打贺岁片崛起的,冯小刚和他的重磅贺岁片,无疑是华谊兄弟触动资本市场的最神经。
2010年7月,《大地震》上映。当年的三季报显示,华谊兄弟实现票房分账及版权销售以及衍生收入3.1亿元,而仅《大地震》就贡献了2.1亿,该影片取得的票房分账及版权收入超过上年同期全部上映影片实现的收入。
2011年,《非诚勿扰II》成为华谊上半年业绩贡献最大的影片,其实现的票房分账及版权销售收入7582.8万元,衍生收入2228.8万元,两者合计收入高达近亿元,占上半年营收比例近三成。
对于冯小刚的《1942》,董事长王中军也毫不保留地表达对票房的期待。此前他甚至称,《1942》单日达到七八千万甚至过亿都是有可能的,在商业上没有太大担心。希望能打破《大地震》6.5亿的票房纪录。
其实华谊兄弟一直在改变自己,进军音乐、电影院、游戏、主题公园、旅游等产业,打造综合性影视娱乐集团,是其向投资者展示的发展目标。董事长王中军也一直在多个场合称,华谊兄弟一直在努力摆脱“冯氏依赖症”。
按照上市时的招股计划,华谊只是希望募集6.2亿元投入制作,其中电影制作2.3亿元,电视剧制作3.9亿元。
但是,创业板的馈赠,让华谊最终募集额达到12亿元,超募近一倍。
随后,利用超募资金,华谊开始了一些列大手笔的资本投入,投入元开设电影院,截至今年三季度,投入运营的电影院为12家,还有3家在建;投入6365万元收购音乐公司股权;投入7000万元控股巨人信息公司;投入1.1亿以增资的方式向全资子公司华谊兄弟(天津)实景娱乐有限公司追加投资,用于投资和经营文化旅业。
三季报显示,募投项目已基本完成投资,11.4亿元的净募集金额已累计投入10.5亿元。
在华谊看来,影院投资和文化旅游产业,意在延伸现有电影业务产业链,拓展公司发展空间,提升公司市场地位与竞争力。
“开设电影院,我觉得有机会的话,大家都会朝着这个方向去发展,能自己干就不麻烦别人。”一业内人士表示。
影院与制片方在票房分账比例上的较量也一直是业内长盛不衰的话题,“目前影院还是比较强势,因为影院的市场集中度比较高,更容易团结。”银河证券分析师许耀文说。
但由于影院投资项目回收周期相对较长,未来仍存在巨大不确定性。
“电影院这块,我判断华谊今年至少亏三四千万,因为一次性的开办费很高。”银行证券分析师许耀文说,“现在电影院也不是很好赚钱,因为竞争比较激烈,今年的票房和去年的票房相比,大概增加了20%到30%,但今年的屏比去年增加更多,其实上座率是在下降的。”
不过,在受访的业内人士看来,华谊兄弟因其在中国国产电影票房中的领先份额,持续增长难度也很大,因此必须寻求进一步向产业链的纵向和横向进行扩张。
“全产业链是一种不得已之举。我们也在做,创新本身需要有成本付出。”一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几个大的公司之间,在格局上会有一些变化。”
然而,扩张负面效应已开始。
今年第三季度,华谊实现营业收入2.6亿元,同比增长71.7%。不过,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2876万元,同比下滑25.67%。
而各项成本的上升成为蚕食利润的因素,截至三季度,华谊的销售费用为1.9亿元,同比增长77.23%,主要是因为报告期末投入运营的影院较上年同期增加7 家。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三季度,华谊的财务费用较上年同期相比增长516.1%,达到4171万元,主要是因报告期内新增贷款.2 万元,短期融资券 6亿元,使得利息支出大幅增加。前三季度,华谊的利息支出为4506.6 亿元。
对华谊的后市,券商内部已经出现不同声音,日前,高华证券将投资评级由买入下调为中性。
高华认为,华谊兄弟所作的布局大部分是长期性投资,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有明显的盈利贡献。而公司为进行长期布局进行了大量并购和投资,消耗大量资金,导致财务费用快速增长,加上新增期权激励费用,将对利润率构成拖累。
而资本市场的反应来得更快些。2009年上市,华谊兄弟发行价28.58元,市盈率69.71,上市首日收盘70.82元,涨幅达147.8%,截至2012年12月6日,华谊兄弟股价已跌至12.5元
“华谊再调整、再改变,也不是一下子甚至几年内就能完成的,其实市场对它的定位一直就是这样的。”一业内资深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