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
  • 电话: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音乐表演
  • 纪念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首演60年
  •   60年前的1964年10月2日,在上演了一台气势恢宏的精彩晚会,引起强烈反响。这就是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东方红》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国成立15周年,在周总理的和主持下,集中全国音乐、舞蹈、诗歌、美术等各方面著名艺术家和演员,集体创作演出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

      1964年7月,周总理创作一台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大型歌舞作品在国庆15周年演出,以艺术的形式再现中国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时期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

      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文化部和解放军总部等有关负责人一致赞同,迅即组成13人的组织指挥小组(又称“大歌舞指挥部”),调集著名诗人、作曲家和舞蹈家进行创作。在总理的亲自过问下,大歌舞指挥部从1964年7月31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调兵遣将。到1964年8月12日,短短12天的时间内,全国、全军的文艺精英都到齐了,这其中有当时国内最有名的诗人,国内一流的作曲家、舞蹈家,可以说是超豪华阵容,个顶个的大腕。

      同时,组织、上海等地方和部队系统70多个文艺单位音乐、舞蹈和舞台美术工作者,以及工人、学生等业余合唱团共3500人参加,仅一个多月时间就完成编演准备工作。遵照确立的“努力做到用艺术形式将中国这首史诗再现在舞台上”的主旨,以歌唱、舞蹈和戏剧相结合,全面反映近百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和领导下的伟大历程,共分八场:“东方的曙光”“星火燎原”“万水千山”“抗日的烽火”“埋葬蒋家王朝”“中国人民站起来”“祖国在前进”“世界在前进”,选取了中国历史各个阶段最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以最能反映时代的历史歌曲作为各场音乐的主题,由30多首歌曲和20多个舞蹈组成,包括5个大合唱、7个表演唱,还穿插18段朗诵,定名为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经过近两个月的艰苦、紧张排练,1964年10月2日晚7时半,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在首演,这场演出也被冠名“中华人民国成立十五周年庆祝晚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董必武等,与来自全国参加国庆观礼的工农业劳动模范、陆海空三军战斗英雄、少数民族代表以及群众代表共一万多人,观看了演出。

      节目单共有8页,第1-6页为序曲和第一至第八场朗诵词,歌曲、舞蹈名称,词曲作者,演唱者;第7页为主要创作人员名单,包括导演团:陈亚丁、周巍峙、时乐濛等,朗诵词作者:魏巍、郭小川、贺敬之、徐怀中,指挥:黎国荃、严良堃、胡德风、秋里、唐江等,朗诵演员:林中华、杨甸泉、白慧文、唐纪琛,另外还有“舞蹈编导”“表演唱编导”“器乐作曲编曲”“舞台美术”等;第8页为参加演出单位,包括首都各大文艺团体,军队各主要文工团,以及首都大专院校、工厂、中小学等业余合唱团,共有68家,涵盖了全国顶尖的文艺团体。

      独唱演员也是当时全国挑选出来的尖子演员,如王昆演唱《农友歌》;寇家伦演唱《井冈山》;陈若菊演唱《情深意长》;贾士骏演唱《长征》;李光曦、张越男演唱《松花江上》;郭兰英演唱《南泥湾》;胡松华演唱《赞歌》;才旦卓玛演唱《毛,祝你万寿》等。伴舞有一流的舞蹈家赵青、刀美兰、阿依都拉、崔美善等。

      当历时两个多小时的演出在《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大合唱声中结束时,大厅内灯火通明,上万名中外观众全体起立,爆发出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10月6日晚,解放军总部举办国庆晚会,毛在周总理、贺龙元帅陪同下和驻京部队官兵8000人一起观看了《东方红》。毛在观看的时候,点头表示认同。周巍峙的夫人王昆演唱《农友歌》时,毛还说:“她很有湖南女性的气派嘛!”最后,毛对于整个演出的意见是:“长了,写到1949年胜利就可结束,将来再说社会主义的事。”

      第二天的上,头条新闻是:“观看《东方红》演出”。《东方红》的演出是当时的热门话题,各种报刊大量刊登《东方红》的剧照、通讯和朗诵词。自10月2日起至11月16日止共向国外友人和首都人士正式演出二十多场。

      为了一场大型节目的顺利演出,《东方红》在筹备时就为每个环节都做了周密的预案,A、B角的设置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每次演出,B角都要和A角一样,做同样的演出准备,保持同样的设定情绪,直到演出结束。

      当时,很多全国知名的歌唱家都在《东方红》中担任B角,比如马玉涛是《农友歌》B角,刘秉义是《西江月井冈山》B角,董振厚是《松花江上》B角,伦是《南泥湾》B角,等等。但他们从不懈怠,毫无怨言,他们的坚守职责和顾全大局成就了《东方红》的荣耀和辉煌。

      1964年10月2日首演之后,接下来连续演的几场都是用的首演节目单,再往后节目单封面就没有“中华人民国成立十五周年庆祝晚会”和“1964.10”字样了,因为11月还演了,因有些演员另有演出任务,一些节目的演员相较首演也有调整,如《情深谊长》A、B角是徐友光、邓玉华,首演的伦不见了;《松花江上》除了张越男,增加了邓文洯、周大信、蔡国屏,李光曦撤出了;有些重要歌曲甚至还有C角,如《南泥湾》在郭兰英、伦之后,又加上了王珍(铁道兵文工团)。

      1964年10月16日下午5时,、、、、董必武、、等参加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演出的全体演员并合影留念。

      毛、刘身后的是歌唱家王昆,往左依次是歌唱家郭兰英、才旦卓玛、张越男、马玉涛、伦,往右依次是民族舞蹈家阿依吐拉、刀美兰、崔美善

      机的镜头刚刚转过毛那儿,毛就风趣地说:“解放了!”——可以动一动了,毛还对总理说:“总理啊,你给他们讲讲话吧,把那个好消息告诉他们,鼓舞鼓舞他们。”总理也很风趣地说:“不行啊,他们一高兴会把台子跳坏的!”

      总理讲话了。他说:“我告诉你们好消息。大家都看到今天的《》了,赫鲁晓夫了!还有一个好消息:我们中国自己的今天爆炸成功了!……”

      总理的话还没有说完,全场激动地欢呼鼓掌,许多人激动得扔起了帽子。总理挥手挥了好久大家才安静下来。总理说:“我说大家不要跳嘛,宴会厅这么高级的地方,别把地板跳坏了!”总理诙谐有趣的话又一次激起全场的一片欢呼声和掌声。

      1964年10月19日,舞台版《东方红》在演出最后一场。演出结束后,周总理请全体演职人员会餐,吃的是大盆菜,算是励。

      (上世纪60、70年代,《国际歌》是中国人最熟悉的歌曲之一。那时每晚9点半中央人民《新闻和摘要》节目结束后,都会准时响起《国际歌》,那是一首无论什么时候听都令潮澎湃的歌!)

      《东方红》首演产生轰动效应,各方面人士纷纷要求拍成电影,以产生更为广泛有效的宣传作用和教育功能。对此十分重视,10月16日陪同《东方红》全体创作人员之后,即把有关负责人召集到西花厅商议,希望电影工作者与舞台工作者努力协作,使国内外观众都能够得到观赏机会,这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并将任务交由在京的八一电影制片厂、电影制片厂和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一起承担。各厂纷纷调集最强艺术力量,积极投入准备。

      根据的,也为了电影拍摄工作的需要,会上决定扩大和调整原《东方红》组织指挥小组领导,除原有的解放军总政文化部副部长陈亚丁、文化部代理副部长兼艺术局长周巍峙外,增补文化部电影局副局长司徒慧敏和八一、北影、新影等3个电影厂的负责人王牧、李牧、彭后嵘等,仍由陈亚丁担任总指挥,确定八一厂王苹和北影厂李恩杰为导演,八一厂薛伯青、北影厂钱江和新影厂张邵滨、董健担任摄影。拍摄电影的具体组织领导以八一厂为主,八一厂党委陈播、张景华、王牧负责领导。无论从哪个单位抽调的人,都归八一厂领导,为了加强电影的艺术领导,指挥部还专门成立了“电影导演团”。

      电影《东方红》的拍摄,对1964年的舞台演出版本进行了必要的删减,第七场“祖国在前进”、第八场“世界在前进”都删掉了。

      从1965年3月准备拍摄,到9月18日《东方红》全部关机,完成了宽、窄两种银幕的拍摄。剧组的人员考虑到周总理为了《东方红》付出的心血,曾请他题写片名。周总理用毛字体作为片名。但实际上,我们看到的电影片头的“东方红”3个字,是从鲁迅先生的字体中挑出来的。1965年10月1日,《东方红》如期在全国上映。

      不过从舞台版《东方红》到电影版《东方红》,演员有些调整。比如总政歌舞团当年参与《东方红》一期排演的徐有光(《情深谊长》)、张越男(《松花江上》)和仑(《南泥湾》),后来都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进入电影版阵容。银幕上与李光羲演唱《松花江上》的女歌唱演员为张满燕,是总政歌舞团的女高音。彝族舞蹈《情深谊长》演唱者也由首演的陈若菊(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独唱演员)换为邓玉华。

      电影版《东方红》中《松花江上》演唱者张满燕,很多人误认为张越男。不信者可以找一下张越男照片对照一下。

      网上所谓的《东方红》首演剧照,实际上这都是1965年的电影剧照,1964年首演时唱《情深意长》的不是邓玉华!

      电影版《东方红》还有一处重要改动:第五场埋葬蒋家王朝,人民解放军全都戴上了红领章。而实际上当时是没有红领章的,1949年下半年解放军开始佩戴“八一”五角星帽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在舞台版《东方红》就是如此。那么电影版为什么改了呢?原因是1965年6月1日,解放军取消了军衔制,同时进行了军服,全军官兵统一佩戴全红五角星帽徽和领章,被称为“一颗红星头上戴,红旗挂两边”。人民解放军这一形象立刻得到全国人民的认同并深入。在拍摄《东方红》时,有人提出解放军应该有红领章,于是……后来“”的文艺作品中,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都是红领章,如京剧《智取威虎山》、舞剧《沂蒙颂》、电影《难忘的战斗》《南征北战》(重拍)等,这都是后话了。

      《东方红》是新中国第一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在歌舞艺术化、民族化、群众化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它以恢宏的气势、精湛的编排、优美的舞蹈、脍炙人口的歌曲,以及和艺术表现形式的完美结合,形成了一种强大的艺术氛围,使观看者受到传统与时代的双重感染。其中一些著名的舞蹈和音乐流传至今,带给人们长久的美感和艺术享受。

      《东方红》是一部不朽的作品,《东方红》的影响是空前绝后的。1984年为庆祝建国35周年,曾以同样的题材、同样的艺术形式创作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之歌》,也很精彩,但影响远不如《东方红》。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是新中国成立75年来最重要的一部文艺作品。只有唯一,没有之一!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