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对培育校园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有效载体,对于大学生的、意志、品格、情操来说,会在“随风潜入夜”的情境下,起到“润物细无声”的陶冶和作用。近年来,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在办学实践中,高度重视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着重将音乐教育引入思政课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主阵地,使大学生在音乐中凝心聚力、情感,在红色经典旋律里感受中国自信。
作为一所地方工科院校,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将通识教育体系中的音乐艺术教育及其实现方式,提升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层面来认识和践行,积极擘画优秀民族文化在校园、积淀的实现径。首先,构建专业化的音乐教育师资团队。近几年,学院从武汉音乐学院、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引进音乐教育专业本科和硕士生13名,充实到院团委、工会和学生员队伍,确保每一个教学系部有1名以上音乐教育专业教师,能够指导学生开展基础性的艺术实践活动,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其次,和创新素质教育类课程。在公共课部组建人文素质教研室,增设《中外经典音乐欣赏》、《中国民族音乐》、《流行音乐》、《形体与舞蹈》、《音频剪辑与制作》等一批音乐教育类选修课程,将课堂教学与学生艺术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比如将《合唱与声乐发声技巧》课程的教学,与选课学生组团排练大合唱进行有机整合,边上课边排练,演出任务驱动教学落地,演出效果检验学习成绩。四年里,共有2006位学生选修了《合唱与声乐发声技巧》课程,其中960多人参加了合唱团演出。颜佳玥老师讲授的这门合唱艺术课,成为了学生们最喜爱的选修课之一。
针对地方院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行为特点,学院在思政课理论教学基本课时的前提下,大幅增加了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课时。其中重走长征、辩论赛、微电影等活动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情。特别是以班级为单位的红歌合唱比赛,汇集了广大学生参与,通过精心选取《太行山上》、《我的祖国》、《春天的故事》、《迎风飘扬的旗》、《复兴》等红色经典合唱曲目进行登台展演,引导学生触摸历史,现实,在歌声中中国人的理想情怀,回望那些燃烧的岁月,更加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为了培养大学生爱国爱校、自尊自强的品格,营造校园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氛围,学院请著名音乐教育家陈国权教授谱写了校歌《工程之歌》。每逢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大学生文化节等重大节庆活动时,词句激昂、旋律明快的《工程之歌》便会响彻整个会场,带动全体师生同声合唱。当饱含的歌声和潮水般的掌声、呐喊声融为一体的时候,现场同学感受到的不仅是心灵洗涤、心弦共鸣,更是思想境界的。
每年五月,学院都要结合“五四”表彰举办“五月的花海”校园合唱大赛。在去年的大比赛前,电气信息系以全体学生和积极组成合唱团,将教育寓于大合唱排演之中。比赛当晚,他们在舞台上饱满,引吭高歌,最终夺得了合唱大赛一等。
黄钟大吕之声高亢激昂,则靡靡之音自然遁形。在每一次合唱比赛上,师生们总能听到不一样的精彩旋律,感受到同样蓬勃向上的氛围。在2017年“师生情”元旦晚会上,由校企合作共建的中兴通讯学院派出中兴彩虹合唱团,精心演绎了多声部的《黄河大合唱》,赢得了阵阵喝彩。由学院党委带领80多位教职工组成的合唱队,演唱了《不忘初心》。歌曲紧扣时代,奋进向上,传递出直透的艺术力量。在观演的老教授们对合唱队员不住地点赞:“你们唱出了全体工程人的。”
现在的大学生都是90后的孩子,生逢盛世,顺风顺水,加之大多是独生子女,一些人身上无形中少了些逆境中的坚韧,但他们不乏自信、不乏自尊、不乏理想、不乏特长。传统的思想教育课堂,形式单一,学生不容易接受。根据90后学生性格特点,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在通过思政课堂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同时,辅之以持续不断地音乐教育,使工程学子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学理论、唱经典、悟精髓、养正气,坚定,保持学习定力,激发对生活火一样的热忱,涵养对祖国最丰沛、最纯真的爱。
近年来,学院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大学生艺术团合唱队在湖北省民办高校“东湖杯”大学生合唱节比赛二等;湖北省第二届“长江之春”音乐季合唱比赛二等;原创舞蹈《红色礼赞》获得湖北省洪山区高校文化艺术节银,最佳创作1项;舞蹈《彩虹桥》参加湖北省“高校达人秀”取得半决赛第二名的好成绩。学院也荣获了全国先进学院、台湾私拍布丁中国魅力高校、湖北省平安校园、湖北省高校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学院通过创新思想教育模式,厚植音乐教育沃土,营造红色文化氛围,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明德明志,力新力行”已成为工程学子的“特质”,他们在音乐中成长,在音乐中收获,在音乐中激荡青春梦、工程梦、中国梦。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由 恒宇国际(www.neivn.cn)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