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
  • 电话: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音乐表演
  • 美学散步》读书
  •   《美学散步》是一本不厚、很小的书籍,可是里面的思想却熠熠发光。那么大家知道《美学散步》读书吗?以下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您整理的“《美学散步》读书”,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出国留学网查看。

      《美学散步》是一本不厚、很小的书籍,可是里面的思想却熠熠发光。作者是白华先生,因为作者是个诗人,所以整本书的主要风格是诗意浓厚,闲适舒缓,令人读起来非常有趣味,不会失于泛泛而谈,但又不至于过于难懂。

      当你翻开这书时,便会想全心全意一气呵成地看完,不希望中间会有任何间断,因为在看的过程中经常会遇见令人拍案叫绝的美言好句。完整地研读有助于对这本书里的所有思想有一个整体的感受,对其中东文化碰撞有更为深入的把握。当我真的地将这本书狼吞虎咽般读完之后,还是手不释卷。于是我又想重新仔仔细细地将其中所有的思想品味一番,咀嚼一番。所以我采用了和精读两种方法。只让我对这本书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全书风格上讲,文笔优美,行文如云卷云舒,自然而闲适。从其内容来说,交融,有很深沉的哲学蕴于其中,不会艰涩难通,但是你也不能马上获得其中真意,要如散步般,逢到一处好景致时,便要驻足细赏。《美学散步》这部书就是这样的,行到思想灵光闪现处,要静下心来思考,比照自身,有何。这一功夫是后来在细读的过程中才慢慢体会出来的。

      今还记得里面有引用对白华《美学散步》的评论,她是这样说的:“‘散步’当中有古老周易演绎我们祖先‘天人合一’观念的直观、和体验;有禅以净的心去观照的境界;有老庄、玄学追求的灵气飞扬的思辨智慧;有亚里士多德的明晰合逻辑的色彩;有休姆经验主义哲学中对感官体验的重视;有康德把时空作为人类方式,把心灵作为理解世界的重要方式的真知灼见;有黑格尔否定的思考的辩证思维;还有在20世纪文化碰撞中为人们普遍运用的比较中见同异,同异中辨特征的方法,以及文化溯源的方法。”我非常同意精警的评价,而且她表达的是那样的紧凑。

      《美学散步》是白华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生前惟一一部结集出版的美学著作。作者没有建构什么美学理论体系,而是用他行云流水般的抒情笔触、爱美的心灵引领读者去体味来自生活中无所不在的艺术美,待得我散步归来,我发觉自己的心灵得到了与净化。对于体味中国艺术至境,白华原则的是从“错彩镂金”“芙蓉出水”,以他特有的方式将中国美学的各方特色熔铸出来并标举到了极致。

      白华先生认为,美学的内容,不一定在于哲学的分析、辑的考察,也可以在于个人的行动所的美的体会和体验。他的美学研究不重哲学的分析、逻辑的考察,而重趣谈、风度、艺术和审美的体验;不是从逻辑定义和概念辨析出发,而是从美的体会或体验出发;不是纠缠于本质、对象、特征等美学理论的空泛讨论,而是凭借自己深沉的心胸去充分领略、感受大自然、艺术人中的生命美、境界美。

      白华美的态度是超俗的,又是入世的。他在书中展示了一个美的人生和,充满了亲切感与家园感。先生从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是无尽的生命”,也发现了它是“平整的秩序,的和-谐”。英国诗人勃莱克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就是这种描述的最景致的诗句。没有一种以天地为庐而又悠悠自足的情怀,没有一种能澄情以观道的空明澄澈,是不可能发现这种生动与清和的美的统一。而他似乎轻而易举地领了美的神韵,如在拈花微笑间顿悟了一切声光,色彩和形象中微妙精深的律动和气韵。

      在现代中国美学史上,有两位泰山北斗式的人物,朱光潜与白华。两人年岁相仿,是同时代人,都是学贯、造诣极高的,但朱光潜著述甚多,白华却极少写作;朱光潜的文章和思维方式是推理的,白华却是抒情的;朱光潜偏于文学,白华偏于艺术;朱光潜更是近代的,的,科学的;白华更是古典的,中国的,艺术的;朱光潜是学者,白华是诗人。这部书是白华美学论文的第一次结集出版。白华是五四新文化大潮冲出的新一代学人,早年曾留学欧洲,足迹踏及艺术之都巴黎。20年代他出版过诗集,他本来是个诗人。青年时期对生命活力的倾慕赞美,对人生的沉思,一直伴他前行,也构成了他美学篇章的特色。这个集子里的文章,最早写于1920年,最晚作于1979年,实在是白华一生关于艺术论述的较为详备的文集。

      他没有构建什么美学体系,只是教我们如何欣赏艺术作品,教我们如何建立一种审美的态度,直至形成艺术的人格。而这正是中国艺术美的所在。白华曾在《蒙娜丽莎》原作前默坐领略了一小时,他常常兴致勃勃地参观国内的各种艺术品展览会,即使高龄仍不辞劳苦。他更是一位欣赏家。集子里这些文章相当准确地把握住了那属于艺术本质的东西,特别是有关中国艺术的特征。

      因此,阅读这部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作者用抒情化的语言引领我们进行艺术的欣赏,书名叫《美学散步》,我们且到这个大花园里走走,看作者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亭台楼榭、花树池石。

      闲闲的碎语,但字字珠玑,品味雕琢的文字,畅游美学的境界,仿佛美玉一般,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体会一份清闲的淡泊,一遭情景交融,的心中,独恋一份美的意韵。

      白华先生美的态度即是超俗的,又是入世的。他在书中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美的人生和,这里充满了亲切感与家园感。之大,无非虚实相生,美无处不在。先生从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是无尽的生命,丰富的动力学”,也发现了它是“平整的秩序,的和谐”。英国诗人勃莱克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就是这种描述的最景致的诗句。没有一种以天地为庐而又悠悠自足的情怀,没有一种能澄情以观道的空明澄澈。新鲜活泼的,是不可能发现这种生动与清和的美的统一。而白华先生似乎轻而易举的领了美的神韵,如在拈花微笑间顿悟了一切声光,色彩和形象中微妙精深的律动和气韵。这种境界是“一内在自足的境界,无待于外而自成意义丰富的小,着人生的更深的一层真实。”它不是从的空间指向无限,而是从回到,返回自身,回归“小”。它属于有限之中,又让人从有限中发现。可以说,先生中的美学思想已然把中国传统的哲学、美学--儒佛道三合而一了。

      在阅读中思考,我感到书中的每一篇文章皆是一颗珍奇的宝石,它们折射着与感性的。或论诗画与书法,或论音乐与舞蹈,或论建筑与雕塑,自然与艺术的乃至整个人生之美的事物。凡先生所论及的,他总在直观的把握后,欣赏它,赞美它,评判它。他以散文的抒情方式,以诗人灵感闪现时的思维方式,表达自己精辟的美学见解。如他在评罗丹的雕刻时这样写到:“我这次看到了罗丹的雕刻,就是看到了一种……你看那自然何等调和,何等完满,何等神秘不可思议!这大自然的全体不就是一个的数学,情绪的音乐,意志的波澜么?一言以蔽之,我感到这的图画是个大优美的表现。”读了这样的文字,谁会以为他是在评价艺术作品?而又有谁能说这不是在评艺术作品呢?

      清代王船山在论诗时说:“以追光蹑影之笔,写尽人之怀,是诗家眼藏。”好一个“以追光蹑影之笔,写尽人之怀”!这正是可用来总结《美学散步》中所体现的先生的美学追求。其篇幅短小,其笔墨简淡,而微言昭著。“他是真理的探寻者,他是美学的醉梦者,他是和的劳动者。”先生对罗丹的评语又可恰如其分的用来评价他自己。

      艺术的欣赏就是对美的发现和感情,那么美在哪里呢?美就在你的心中。画家诗人创造的美,就是他们心灵创造的意象,独辟的灵魂,那么什么是意境呢?因人于世界接触关系层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或是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的境界;或是因人群公共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的境界;或是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的境界;或是因研究物理追求智慧而有的学术境界;或是因欲近本人,冥合天人而有的教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教境界主于神。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而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化。

      对艺术的投入,就有美感的诞生;对艺术的展示就有美丽的缩放!或许一切美的光都来自心灵的源泉。一个意韵,我想就应该是一个情与景的结晶,深入了才可得镜中花,水中月。散步于美学中,亘古不变的--芳香泗溢!

      本文来源于ipfs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