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
  • 电话: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音乐表演
  •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机械运动》ppt课件
  •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机械运动》ppt课件_理化生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第 一 章 机 械 运 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运动的描述 运动的快慢 测平均速度 一、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 米(m) 刻度尺 2、单位间的换算: 1km= 103 m 1dm= 10

      第 一 章 机 械 运 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运动的描述 运动的快慢 测平均速度 一、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 米(m) 刻度尺 2、单位间的换算: 1km= 103 m 1dm= 10-1 m 1cm= 10-2 m -3 10 1mm= m 1μm= 10-6 m 1nm= 10-9 m 二、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看:①零刻度线 ②量程(测量范围)③分度值 零刻度线mm 二、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2.放: ①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一端 ②刻度线应紧贴被测物体 ③刻度尺放正 二、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3.读: ①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②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A B C 二、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数字 4.记: 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2.33cm 2.32cm 小结 看 放 测量 方法 选择刻度尺要观察它的________ 零刻线 、______ 量程 和________ 分度值 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边缘对齐,不要使用有磨损的零刻度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________ 垂直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 读 ________ 分度值 的下一位 记 测量结果要由________ 单位 组成 数字 和________ ·专用 ? 类型一 长度的测量 例 1 [2011·中考 ] 如图 3-1 所示,物体 A 的长度为 3.42 ________ cm。 图 3- 1 ·专用 2.4 1、用甲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是 用乙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是 2.40 cm, cm.。 时间的测量与单位 1、国际单位: 秒(S) 2、单位间换算: 1h= 60 min = 3600 s 秒表 三种特殊的测量法 (1)测多算少法 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硬币厚度,金属丝的直径 (2)化曲为直 如何测量地图上铁的长度 (3)辅助工具法(组) 适于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 世界是运动的 三、运动的相对性: 1.由于参照物选取的不同,对于同一个物体,我 们可以说它是运动的,也可以说它是静止的。 2.参照物的选择原则 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参照物 ? 参照物的特点: 1、将谁用作参照物就认为谁是静止的。 2、参照物不唯一,不同的参照物反映出的物体 的运动状态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参照物选择不同,运动和静止的情况就可能不同 机械 运动 物体________ 的变化。机械运动是中最普遍的现象,一切物体都是 运动 的 ______ 被选作标准 的物体 定义:研究物体运动时____________ 参照物 选择要求:①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________ 静止 的; 任意 的,但不能将研究的________________ 对象本身 ②参照物的选择可以是________ 作 为参照物; ③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物理学中一般选择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 作为参照物 ·专用 1、电影《闪闪的红星》中有一段插曲:“小小竹排 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两句歌词的后一句是 以 竹排 为参照物 2、下面情况,各是以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研究哪 个物体的运动? ⑴高速飞机俯冲飞行时,看到地面快速向他扑来; ⑵夏天的夜晚在室外乘凉时,常可看到月亮在云中 穿行。 3、跳伞表演时,甲、乙两个跳伞员 手拉手从 飞机上一起跳下,在下降 时,如果以飞机为 参照物,他们是 运动 的;以地面为参照物, 运动 的;以乙运动员 为参 甲 运动员是 照物,甲运动员是 的。 静止 4、小船在河里顺流而下,船上坐着一个人, 河岸上有树。相对于树来说,人是 运动 的, 小船是运动 的。相对于船来说,人是静止 的, 树是 运动 的。 5、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和旁的学生有如图的 对话,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C ) A、学生认为汽车前进得快,是以汽车为参照物 B、不论选择什么为参照物,乘客都是不动的 C、司机说乘客没有动,是以汽车为参照物 D、画面中的人物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 动的 6、如图是飞机在空中加油的情况。当加油机的输 油管与需加油的飞机的接口连接妥后,就可进行 加油。请你分析一下,这种加油方式在怎样的条 件下才可进行? 四、误差 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2.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可避免只可减小 3.减小误差的方法: (1)选用更精确测量工具; (2)改进测量方法; (3)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1.关于误差,正确的说法是( D ) A.两次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B.只要正确做实验,就不会产生误差 C.选用精密仪器,就可以避免误差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 2、测量某物体长度,测量结果分别是: 25.0cm,25.1cm,25.12cm,25.3cm,26.4cm, 则 测量结果中 25.12cm 数据是不合理, 26.4cm 数据是不正确的,测量所使 1cm 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的长度 更接近 25.1cm . 二、速度的公式与单位: (一)、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相同程比时间(裁判比较法) 2、相同时间比程 (观众比较法) 3、比较速度(单位时间内通过的程) (观众比较法) (二)、速度的公式与单位: 什么叫做速度?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 过的程叫做速度。 s v= t S=vt 变形 s t= v 单位: (1)国际单位: m/s 1m/s=3.6km/h (2)其他常见单位: km/h 了解一些常见物体的速度: 人步行:1m/s –1.5 m/s 3.6km/h --5.4km/h 骑自行车:5m/s 18km/h 汽车: 30m/s 108km/h 声速: 340m/s 光速: 3×108m/s 试一试: 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54千米/时=____米/秒 2.5米/秒 = ___千米/时 2.一个做匀速直线秒 内的速度一定是 A.9米/秒 B.18米/秒 C.4.5米/秒 D.无法确定 速度计算的解题格式 解:1、公式 2、代入数据(带单位运算) 3、计算结果 4、答 计算题类型: 火车过山洞的问题 追击问题 相遇问题 比值问题 关于过桥(山洞、隧道等)的问题 1、一列长 360 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个长 1800 m 的隧道,如果该火车的时速是 54km/h ,请问:火车通 过隧道需要多少时间? 2.一列长200m的火车,以10m/s 的速度 匀速通过一山洞需要90s,请求出山洞的长。 3.一车长15米,以36千米/时的速度匀 速穿过一条隧道,坐在火车上的乘客用 秒表测出他从进入隧道到离开隧道所经 历的时间是12秒,求隧道的长度。 4、一列长为140m的列车以72Km/h的速度穿过一平直 的隧道,已知整个列车车身在隧道的时间为42 s求: (1)隧道的长为多少? (2)从列车的车头进隧道,一直到车尾出隧道,一共 需要多少时间? 关于追击的问题 1.在军训中,某校学生以6km/h的速度从总部 出发2h后,总部派摩托车给同学们送紧急通 知。摩托车以66km/h的速度行驶,经过多长 时间可追上学生? : —个小偷作案后以6m/s的速度离开现场,l0s后 从现场沿小偷离开的径以8m/s的速度追 击,在经过多长时间按后将小偷抓获? 关于相遇的问题 1.甲乙两人相距100米,两人相向而行,甲的 速度是5米/秒,乙的速度是3米/秒,则需多少 时间才能相遇? 2.甲乙两辆车分别从相距5000m的A、B两 地同时出发,甲车的速度是20m/s,经 100S后相遇,求乙车的速度? 关于比值的问题 1.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通 过的程之比为3:2,所用时间之比是 2:3,则速度之比为(A ) A.9:4 C.1:1 B.4:9 D.3:2 2.在公上行驶的大货车与小轿车的速度之比 是3:5,它们通过的程之比是1:3,大货 车与小轿车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 A.9:5 B.3:2 C.2:3 D.5:9 匀速直线运动 一、作匀速直线.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都不变。 2.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程都相等 3.在任意时刻的速度都相同 二、变速直线、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是变速直线、粗略研究时,也可以用v=s/t来处理。 这里的V称为平均速度用V表示. 说平均速度时必须说明哪一段时间或程 才有意义。 平均速度的计算 讨论:利用公式 v = s t 的速度,能够精确地描述匀速直线运 动的快慢。它也能精确地描述变速直 线运动的快慢吗? 在变速运动中,利用公式 v = t 能够计算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或一段 程上运动的平均速度 计算出来 s 注意:求平均速度时一定要 记住:公式只有一个: v全 ? 总程 v V1 ? V2 全 ? 2 总时间 而绝对不能用: 一人沿一平直马步行,前五秒钟走了 十米,后二十秒走了五米,求该人的平 均速度是多少? 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 车在模拟山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 在模拟公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m。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上行驶的程。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某物体在前一半程内的速度为20m/s,后一半程 内的速度30m/s,求:物体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 2V1V2 V= V +V 1 2 某物体在前一半时间内的速度为20m/s,后一半 时间内的速度是30m/s,求:物体在全程内的平 均速度值。 V1+V2 V= 2 提高两种能力 (一)分析图象的能力 1.匀速直线运动: V(m/s) V (m/s) S (m) S(m) 0 0 × t(s) t(s) 0 × 0 t (s) t(s) (c) (a) (b)(d) V与t无关 s与t成正比 提高两种能力 2.如图所示,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 步的人运动的程与时间变化的图线,根据该图 线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 示例:信息一,他们同时开始运动; 信息二: ; 骑车者和跑步者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信息二:骑车者的速度比跑步者速度快 。 1. 寓言《龟兔赛跑》中说:乌龟和兔子同 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时, 便骄傲的睡起了,它一来,发现 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后悔不已 .在整 个赛跑过程中 ( D ) A .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B .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快 C .兔子的平均速度大 D .乌龟的平均速度大 2.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是表示物体运动的程(s) 或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象,能表示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C ) s O O s v O (3) v (1) t (2) t t O (4) t A(1)和(4) C(2)和(4) B(2)和(3) D(1)(2)(3) 3、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 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 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 确的是( D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s内,小明跑得较快 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 均速度相同 4.“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的 全长是( C ) A.6.4×104米 C.6.4×106米 B.6.4×105米 D.6.4×107米 5. 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S/t 得知,物体的( C ) A.速度和程成正比 B.速度和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不随时间和程而变化 D. 速度决定于通过的程和时间 2 课堂检测 1.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为标准 __________的物体叫参照物.由于 相对的 选择参照物 可以是任意的,所以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 飞机做俯冲飞行时,驾驶员说: “大地迎面而来,” 飞机 作参照物的. 这是以_____ 相同时间比程和相同程 2.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时间 ,物理学中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相同时间比程 _______ m/s,1 m/s=___ 3.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是主单位是___ 3.6 k m/h. 4.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机械运动中最简单的 匀速直线运动 运动形式是______________ 2 课堂检测 平均速度 5.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快慢程度可以用 _______ 来衡量,它的计 算公式是 v = s t 6.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相等的程所用的时间(C ) A.一定都不相等 B.不一定都相等 C.一定相等 D.三种情况都不正确. 7.小华用18 s跑完100 m,小明骑自行车,1h行驶18 km, 他们相比较,则(A ) A.小华的速度大 B.小明的速度大 C.两人速度一样大 D.无法确定 2 课堂检测 8.由匀速度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确的是 (C) A.速度与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与程、时间无关 D.以上说法都不对 s 可知,以下说法 t 9.一辆汽车在平直公上行驶,先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 驶100 m程,接着又以20 m/s的 速度匀速行驶300 m 程,则汽车在全程中运动的平均速度为(C ) A. 13 m/s B. 15 m/s C. 16 m/s D. 18 m/s 2 课堂检测 10.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之比 为2∶3,运动的程之比为3∶4 ,则甲、乙两物体运动 速度之比为( B ) A. 8∶9 B. 9∶8 C. 2∶9 D. 9∶2 某同学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看到公两旁的树木迅速向后退 , 该同学选择的参照物是( D) A.树木 B.地面 C.天空中的云 D.该同学乘坐的汽车 甲、乙两物体分别以3 m/s和5 m/s的速度在同一水平面上自 南向 北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以乙物体作参照物时,甲的速度 大小和方向是(C) A. 3 m/s,向南 B. 5 m/s,向北 C. 2 m/s,向南 D. 2 m/s向北 一个做直线 m,第3分钟内通过的程还 是600 m,以下说法确的是(C ) A.这个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B.这个物体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不能确定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小华在放学回家的上,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估测出他在前 一半 程的平均速度为2 m/s,后一半程的平均速度为3 2.4 m/s m/s,那么他在回家的全程中的平均速 度为_____. 1、参照物可以选静止的物体,也可以选运动的物体,它 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但要根据需要和方便而定. 2、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变的直 线运动,速度在数值上等 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程. s 公式为v= 。 t 4 方法小结 3、公式的v 与s、t无关,不能理解成v与s成正比,v与t成 反比.匀速直线运动特点是在相 等时间内通过的程总相等, 但不能根据特点去判断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应根据 定 义去判断. 4、求平均速度时必须指明是在某段时间或某段程内的 平均速度,应该用总程除 以总时间,而不能盲目地求速度 的平均值,因为平均速度一般不等于各段时间或程中速度 的平均值. 5 课时训练 船 作参照物; 1.船上的人看到岸边的树木向后退,这是用___ 若船匀速行 驶的速度是5 m/s,则0.5 h内船运动的程是 9 __km. 2.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若加油机给空中 战斗机进行空中 加油时,若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则战斗 静止 机是____ 的(填“运动”或“静止” ),若战斗机以300 36 m/s的速度向前飞行,则加油机2 min内飞行的程为___ km. 3.如图4-2-2所示是公上的一个交通标志,在遵守交通 规则的前提下,从这个标志牌到南 京,匀速行驶的汽车 18 最快需___min. 图4-2-2 5 课时训练 4.甲、乙两个物体做匀速直线 m/s,它们通过相同 程所用时间之比t甲∶t乙=____ 3∶ 2 ; 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程 之比s甲∶s乙=_____. 2∶3 5.某同学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18 km/h,若他骑自行车到 相距3 km的学校上学,为了不迟 到,他至少要在上课前 ____ 10 min出发才行. 6.甲物体的速度是72 km/h,乙物体在1 min内通过的程 为1.2 km,丙物体的速度是20 m /s,则( D ) A.甲同动得快 B.乙同动得快 C.丙同动得快 D.一样快 5 课时训练 7.下列说法确的是( D) A.速度越大的物体,通过的程一定越长 B.运动时间越短的物体,速度越大 C.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通过的程越长,所需的时间越 长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8.物体做匀速直线 s时的速度为( C) A. 0.5 m/s B. 0.75 m/s C. 1.5 m/s D.无法确定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复 习 ? 1、什么是速度、速度的公式? ? 2、怎样正确使用刻度尺? 探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提出问题: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是怎样的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金属挡板 S1 s3 t3 t1 S2 t2 金属挡板的作用:便于测量时间 【器材】 斜面、小车、刻度尺、 停表、挡板。 【步骤】 1.使斜面保持一定的坡度,把小 车放在斜面顶端,挡板放在斜面的 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程s1。 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 到撞击挡板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和t1算出小车 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将挡板移至S1的中点,测出 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 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 上半段程的平均速度v2。 根据以上的实验数据,你能否计算出小车 通过下半段程 3的平均速度 3呢? s v S3= s1-s2 t3= t1-t2 金属片 s3 t3 s1 t1 s2 t2 5.通过计算 下半段程S3= S1-S2和 下半段时间t3=t1-t2 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程的平均速 度v 3。 【设计表格】 S1= S2= 程(m) 运动时间(s) t1= t2= 平均速度 (m/s) V1= V2= S3=S1-S2= t3= t1- t2= V3= 【进行实验与收集】 实验数据: S1= S2= 程(m) 运动时间(s) t1= t2= 平均速度 (m/s) V1= V2= S3=S1-S2= t3= t1- t2= V3= 【分析与论证】 v2v3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 来越大,说明小车沿斜面下 滑运动越来越快。 【结论】 小车沿斜面下滑 运动越来越快 课堂小结 1、科学探究的环节 2、小车在斜面上运动 的平均速度(分析 过程) ?巩固 1、一个物体沿平直运动,由静止起在10s内加 速到20m/s,共运动了80m,该物体在10s内平均 速度是 [ C ] A.20m/s B.10m/s C.8m/s D.都不对 2、某汽车沿直线运动时,前半段程用 20m/s速度行驶,后半段程用30m/s速度 行驶,在整个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24 _______m/s 3、如图所示,这是小明设计的“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利用这个装置测小 车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这个实验的原理是 _____ 实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 __________和_______.如图,若秒表每格为1s, 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 ________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 程的平均速度 _________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 (1)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斜面长度和运动时间; (2)从图中秒表读出小车通过全程所用时间和小车运动距离,利用速度 公式求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3)求出前半程、后半程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 关键词:跳伞表演ppt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