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0日,由中国音乐心理学学会主办、绵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承办的第六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隆重开幕。本次研讨会为期三天,来自全国的音乐心理学专家和代表分别在三个会场开展宣讲,积极举办观摩、交流、座谈等学术研讨活动,发表音乐心理学方面的最新研究。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学院作为承办单位,对此次的重大学术会议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科学安排,不仅提前把会务组织工作做细做实,而且提前组织相关领域教师进行学术研讨。在本次研讨会上,学院杨永国副院长、赵璐教授、赵晓娜副教授、陈新宇副教授、柳子伯副教授均提交了相关领域的最新学术论文,代表了学院在音乐心理学前沿领域的最新研究。
21日,杨永国副院长名为《大数据视角下的音乐专业技能课程学生考试心理与评分机制的探索——以绵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为例》的研究,针对长期以来音乐专业技能课程考试多采用主观评分法,无法对学生个体的课程学习进行准确分析的弊端,提出分析学生考试心理需求,分解课程评价要点,分不同的年级对指标设置不同的权重的方式,让评委的主观判断建立在客观的指标上,使最终计算出的学生成绩有据可依,在较少评委人数的情况下也可以得到相对准确公平的结论。学生的考试成绩分析则通过分项指标以统计图表的形式直观的呈现,对于相同分数的成绩,也可以展现不同的差异,真正起到了客观分析,科学决策,正确指导的作用。
赵璐教授其论文《“声亦有声之形”—古代唱论中的歌唱想象》,指出中国古人对歌唱要素的认识主要建立在歌唱的感觉基础和实践的经验基础之上,他们着重强调通过唱者的心理感受来调节和控制歌唱的生理机能,其表述更多是建立在对歌唱的心理反应、注意、想象、意志、情感、情绪等感性体验上的,故显得含蓄、、不易理解,但这恰恰是声乐艺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由此提倡从声乐心理学的角度去重新认识、理解和分析古代唱论,使其在当代发挥更大的价值。
赵晓娜副教授在总结平时教学科研实践的基础上,调阅大量学术资料,完成《音乐技术异化的审美心理研究》一文,从音乐技术异化的概念切入,将其置于审美心理学视域中阐释音乐技术异化的发展历史及表现形式,对其形成根源及发展进行审美心理剖析,以达到本质,寻找避免和消解之途径和方法。
陈新宇副教授撰写名为《国人与音乐的关系心理模式的循环与》的论文,表明人对音乐的需要,就是人与音乐自身特点表现在人的内心被音乐触动的微妙变化之间。二者之间的关系和发展,需尊重它们自身的特性,如果脱离内化的情感和性格,仅为某种非音乐性的目的,那么人注定不会有高品质的艺术感性能力去创造和再创造优质的音乐关系。
柳子伯副教授则以音乐审美心理为基础,将现代音乐技术作为研究对象,撰写《谈现代音乐技术与音乐审美心理的关系》一文,从哲学和技术的基本理论出发,阐述由音乐审美心理的演变所导致的现代音乐技术异化及复归现象,及其对音乐审美心理的反作用关系,并指出这一过程符合哲学上关于曲折发展的观点。
学院五位教师的发言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在会议间隙的交流中,中国音乐心理学学会会长周世斌教授、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教授、上海音乐学院李小璐教授等都对我院近期在音乐心理学方面的长足进步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本次成功承办如此高规格的专业性学术盛会表示赞赏。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