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唐亚明/文 韩墨/图
3月15日下午,2015南非“中国年”开幕式在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国家大剧院隆重举行。深圳交响乐团在开幕式上担纲主奏乐团,与南非艺术家一道,为1300多名来宾献上了一台精彩音乐会,为南非“中国年”奏响了美妙序曲。
水乳交融 迭起
这是一场融汇中华气韵和非洲风情的音乐盛宴。
音乐会在欢快热烈的《春节序曲》展开,深圳交响乐团的音乐家们琴弦初动,即雷鸣掌声。中国青年歌唱家曾勇的一曲湖南民歌《洞庭鱼米乡》,向人们描绘了洞庭湖稻香千里、鱼儿满舱的美好场景。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过后,南非“人气女王”、青年女歌唱家纳托比·恩科波闪亮登台,用中文将中国民歌《茉莉花》演绎得委婉柔美。与之相呼应,曾勇也携手恩科波合唱一曲动感十足的南非民歌《索索洛扎》,的观众不由得击掌,欢乐互动。紧接着,深圳交响乐团演奏的非洲音乐作品《英格玛》、比勒陀利亚青年合唱团以祖鲁语和斯瓦希里语演唱南非传统民歌,都引发观众的强烈共鸣。
最后,深圳交响乐团和南非青年钢琴演奏家莱桑蒂·范·茜特合作上演的钢琴协奏曲《黄河》,将音乐会推向。一曲终了,观众意犹未尽,用更加热烈的掌声,两次把乐团指挥简柏坚唤回。盛情难却,深圳交响乐团又加演了歌剧《乡村骑士》间奏曲和康康舞曲两首曲子。
不负重托 精彩开局
高山流水贵知音。对热爱音乐的南来说,尤其如是。
音乐会结束后,许多嘉宾和观众仍久久不愿离去,聚集在剧院门厅和艺术家们交流。
南非国民议会事务迪迪扎女士激动地对身边的中国朋友说:“感谢中国的艺术家,为我们带来了一场色彩斑斓的音乐会,南民非常喜欢来自中国的许多工业产品,我相信今后他们还会更加喜欢中国文化、中国音乐!”
中国驻南非大使田学军用“不负重托、精彩开局”八个字来评价深圳交响乐团的表现。他说,近年来不少国家都在比勒陀利亚举办过类似的演出,这是最为精彩的一场。他说,南非“中国年”各类活动将贯穿全年,覆盖南非全国9省的主要城市,涵盖、经贸、文化、教育、科技、旅游等诸多领域。“深圳交响乐团为南非‘中国年’奉献了一个精彩开局。”田学军说。
30多个国家驻南非的大使、参赞出席了开幕式。坐在记者旁边的毛里塔尼亚驻南非大使默罕默德·哈那尼先生跷起大拇指说:“在音乐中,我听到了中国的广博文化和灿烂文明!” 罗马尼亚驻南非大使沙福塔先生则认为,中国音乐家演奏水平之高,超乎意料。
开幕式还吸引了驻比勒陀利亚20多家的关注。南非知名《报》资深记者彼得·法布里丘斯一边在手提电脑上写稿,一边“采访”起本报记者,了解部分中国音乐作品的背景,打听中国经济文化、产业发展的动态。他表示,今后要找机会到中国、特别是深圳这座神奇的城市去采访,为南非读者报道中国的精彩故事。
音乐为媒 增进友谊
音乐,被称为最通行的国际语言。
深圳交响乐团此次访问南非,以音乐为媒和南非开展交流,和南民结下深厚友谊,增进相互了解,为促进中南人文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率队来南非访问演出的深圳市副秘书长黄国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文化部把此次南非“中国年”揭幕演出的重任交给深圳,是对深圳文化事业发展的充分肯定。接到任务后,市委、市高度重视,全力支持。市文体旅游局积极落实,市交响乐团精心准备,认真排练,出色完成了任务。深圳交响乐团作为我市文化事业的一张靓丽名片,此次亮相比勒陀利亚,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南文化交流,也很好地展示了深圳的文化实力,扩大了深圳在国际上特别是在南非的知名度。
深圳交响乐团团长陈川松说,深圳交响乐团虽然经常出国访问演出,但此次承担南非“中国年”开幕式演出任务,意义非同寻常。看到演出能在当地引起这么热烈的反响,能为促进中南文化交流、扩大深圳影响尽一份力,全团上下都倍感欣慰,非常自豪。回去后要认真总结经验,博采众长,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为今后开展国际交流积聚更足底气。
这场音乐会在比勒陀利亚一票难求。南非全国视觉艺术协会原安东·洛布塞尔先生好不容易通过朋友找到一张票。他告诉记者,自己曾多次访问中国,与刘大为等多位中国画家相熟。在盛赞此次音乐会的同时,他认为,艺术是促进交流的最好媒介,今后应该从、民间多个层面更多开展类似的活动。
用中文演唱《茉莉花》的纳托比·恩科波曾四次到中国演出,两年前还去过深圳,谈起深圳的都市景观和热情好客的深圳人,她眉飞色舞。“南非和中国各方面的交流越来越频密,我庆幸自己有机会赶上两国关系最好的时代,并能为促进两国合作做点事。”恩科波表示,她今后要多跟在南非的中国朋友多学习,“希望下次和你交流时,我能能讲一口流利的中文。”她笑着说。
参与演奏《黄河》的莱桑蒂·范·茜特告诉记者: “深圳交响乐团是我合作过的最优秀的乐团,非常荣幸能和他们同台演出。这次活动让我对中国、对深圳有了更深的了解,希望将来有机会去深圳演出。”
曲终情未了。中南友好合作交流,正谱写新的华章。
文章来源于http://www.daosimt4.com/MT4平台出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