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音乐表演
  • 戏曲音乐表演的解读与传承—
  •   目前,人类社会的音乐存在模式有两类,一类是基础音乐存在方式,另一类是提炼音乐表演模式。第二类音乐存在模式是通过音乐表演方式来强化音乐的特性,是表现情感的提炼性音乐,如戏曲音乐。戏曲音乐是在普通音乐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出的提炼音乐,由于它的特殊性,因此成为音乐领域的新媒介。戏曲音乐和戏曲表演作为音乐表演中的特殊领域,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在这些特定受众群体的参与下,戏曲音乐表演将更加纯粹。

      戏曲音乐表演的程式化和节奏化

      作为音乐美学审美体系中的一员,戏曲审美体系逐渐完善,而戏曲音乐的民族美感,唱腔美感,以及形体美感都具有时代的鲜明性,戏曲要展现唱腔美感以及形体美感,都和戏曲音乐的程式化、节奏化分不开的。

      戏曲音乐表演的方式是丰富的,它不仅融合了歌曲表演的特性,更囊括其他表演方式。如果说话剧是夸张了的生活,歌剧是夸张了的音乐,那戏曲便是夸张了的音乐生活。戏曲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生活,它融合了音乐、舞蹈、武术、杂技等各种门类的表演艺术,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综合性的表演艺术。而这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就称之为戏曲的程式化表演。也正是因为有了程式化,才造就了戏曲音乐表演的独特艺术魅力以及美学价值。

      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表演最有生命力的体现。戏曲艺术在表演上对节奏的要求不仅是鲜明的,而且是节奏化的。戏曲的表演方式分为唱念做打,戏曲的节奏化模式可以分为演唱节奏、念白节奏、表演节奏、动作节奏。戏曲的唱念做打不是任意而为的,都是在一定的节奏里。唱有唱的节奏,戏曲唱腔有慢板、快板、散板等,这些演唱节奏都有自己的速度和特点。而戏曲的念白节奏有它的戏剧化、说唱化特点,根据剧情需要,不仅有抑扬顿挫的语言感,还有托腔顿腔的演唱感,而这些也无不在节奏化模式里,因此我们说行当,开口要和节奏,举动要和锣鼓。戏曲中的“做”,源于民间舞蹈艺术,包括表演行当的步伐、身段、手势、形体动作、锣鼓停顿和人物亮相等,甚至连一个眼神,都在锣鼓点的衬托下既灵活又流畅,一举一动丝丝入扣,表现人物形象传神到位,这种表演的节奏要和打击乐配合的天衣无缝,谓之表演的节奏化。戏曲的动作节奏,多由武术和杂技发展而来,一招一式皆要顿挫有力,不可混沌一气。融入舞蹈的棉柔、武术的铿锵有力和高难度动作,由此形成带有节奏感的“打”。所谓戏曲的节奏化,亦动中有静,动静结合,有张有弛,动如脱兔,静如雕塑。

      戏曲音乐表演的传承及发展

      戏曲是封建社会的产物,经过几千年岁月流转,是艺术家受影响,面对各种社会现象思考,经过对故事的加工润色,通过舞蹈、语言、动作、服装等表现手段在舞台上反映社会问题的一种表演形式。封建社会生活条件的恶劣,推动了戏曲程式化的规范形成。没有音响效果,造就了戏曲演员民族式唱腔的发展,具有共鸣强、穿透力强的特点。场所地点的空间变换不能瞬间完成,促使戏曲程式化的形成。封建社会下的人民群众文化素质普遍低下,对于戏曲刻画的人物形象、反映的情感无从理解,推动了戏曲夸张、虚拟化表演。

      而当今社会,电影、电视、网络等传媒手段不断地兴起,各种声光电及高科技手段难以在戏曲舞台上得到表现,必然让群众难以接受传统戏曲。由此戏曲音乐表演艺术在现今社会的艺术形态中渐行渐远,曾经辉煌的精粹地位岌岌可危。现代文艺工作者的任务,应该是整理好戏曲反映的陈旧社会形态和当下新的社会形态的关系,通过各种渠道,如戏曲和电影、戏曲和电视相结合;以网络为媒介;运用不同包装手段等方式扩大戏曲艺术影响力,迎合大众审美情趣。戏曲音乐表演艺术尤其应该和高校教育相结合,在高校教育中开展戏曲教育专业,让戏曲艺术走进课堂,从基础教育开始,要从孩子抓起。此精粹源于人民的生活,我们更有责任传承发展这沉甸甸的时代艺术。戏曲音乐表演艺术不仅始终保持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还具有厚重的历史感,让戏曲音乐表演脱离单一的舞台,多元化发展,在艺术道上越走越远,继承和抢救国粹艺术,势在必行。

    延伸内容: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