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从概率上来看,985、211出来的学生他们所经历的各种培训和素养,要比一般本科生强得多。还记得去年有一个非常火的小视频,即一个500强企业的HR,回答一位一般本科生在就业上的疑问。视频很短,话题很尖,让这位在一般本科院校的校学生会颜面尽失。但回过头来看,985、211出来的学生所拥有的各种证书和经历,才是500强企业更需要的。而且人数足够,因此就根本不再屑于看一般本科学历的推荐信了。虽然在985、211出来的学生进入职场还是稚嫩,但是他们的成长总比“可能”“也许”可以的一般本科生快得多。
学霸级别的学生不仅在学习上好,在品质和素养上,也会比仅学习优秀、一般的学生强很多。这就是教师们所说的,其实会学习的学生,样样都行。学习学不好,很多东西也学不会。至于特长,那是天份,不是所有人能学得上来的。而习,学霸和优秀的学生也许都可以打100分。区别是,优秀的学生打100分,是他们有100分的能力。学霸的100分是这张卷只有100分。
211、985毕业不能说明是人才,能在211985读书,说明他们高考是比较成功的,不能说明他们会好好把握大学学习生活,也就意味着每个学毕业后会有差异。有的人成了题主说的“人才”,有的人成了题主说的连“万用表都不会用的理科生”。
211、985毕业说明是人才的概率高,看得出题主学历不出彩,说的话有点酸,“这又能说明什么呢”。说明人家在高中阶段比普通学校的优秀,说明人家大学的学习平台更好,说明人家毕业后是人才的概率大,说明人家毕业后投简历会更占优势。名校毕业不能说明是人才,但是别人第一学历就是更好看些,不然大家求什么,接受现实,戒骄戒躁。
这些人只能证明一件事,就是他们真的会比较念书!因为现在大学录取的条件里面主要是考量卷面成绩。
学生时代的成绩,大学是否名牌,这一些材料只能够作为是否人才的判断依据之一,但是并不是说在一些名牌大学或者说是国家重点大学出来的一定就是人才!
因为对于一家企业来说,人才的定义是会变化的,你学习成绩好,但是读死书,什么东西都是依赖着在书本上的知识,那么真的就是尽信书,不如无书了!因为企业不需要你抛书包,但是需要你能真实地将事情做好。
你读书好,但是情商低,遇到一点点事情就咄咄逼人或者小事化大,总感觉自己是名牌大学生,总感觉自己就应该比别人的等级高一点的,于是无时无刻都趾高气扬,无时无刻都容纳不下其他人的意见的,那么这样的人也不可能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短期毕业和校内,大家可以每年仔细观察,包括,北大,上海交大在内的一流学校,会发现同一届学生,当时高考进去学校的人数总比毕业时候公布的人数多好几百。小编之前关注过上海交大一节届毕业的学生,当时进入学校的和毕业的时候差了100多。这里面不乏不好好学习,根本达不到毕业要求的。小便同班同学就有没有按时毕业的。
长期校友发展情况,985.211毕业的学生,发展很多年以后,会发现挺多爱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好,毕业做保安的新闻也就这几天才传的火热,毕业现在在山村有问题的新并不是没有,所以肯定有个例,整体来说会比较优秀,但不能说是全部。
985.211只是在部分学习生涯过程中的一个短暂的尽经历,人的成功影响因素太多,985.211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因素,所以不能,所有的都需要个人的努力和运气。
我想现在社会上对于985/211大学是不是有些过于化了,确实,不仅仅是社会上的人,就连招聘单位也会对这些学生高看一眼,找工作也很有优势,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什么?甚至可以说:85/211大学的毕业生都并不肯定比普通大学毕业找到的工作要好,就更谈不上一定是人才了!
在比例上来讲,顶尖院校的学生找工作的起点确实是高于普通毕业生,这个可能直接提现在工作内容、工资待遇等方面,可是我们应该都接触过或者是听说过谁谁家的孩子普条大学毕业找到一个很好的工作。这也是存在的事实,前段时间由大学毕业生去做保安,也有卖猪肉等等,我的同学就是985大学毕业的,可是也一样有去卖保险,跑销售的情况。
不仅一般985,211学校出来的学生不一定是人才,就是世界任何一所名校都不敢说他们的学校的学生个个是人才。为什么会有人这样认为,主要是这个人的认识论出了点问题。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名校是出人才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