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郑亚楠一直关注此事前因后果及事情的进展,她表示《记者们在病房外,焦急地等待着她的死亡》写得非专业又语言偏激,作者价值选择有问题。和应该把注意力转到姚贝娜离世捐献眼角膜这样的人性之美上。
郑亚楠说,她看过这篇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博文后发现很多疑点:你怎么知道记者就是在等人家死啊?而且还能在这样一个虚设的前提下继续判断记者职业是秃鹫?不知各位看官注意到没有,博文第三段作者用了个词“我猜测”,猜测的东西怎么能做数?事实上,恰恰是这种偏激而又非专业的“”引发了后来的反击。
针对随后几篇反击文章是否写得客观,郑亚楠说,只看过几篇,总体上还行吧,摆事实、讲道理,没有釆用那种“你说我不好,我说你更不好”的态度。
同时,“等她死”一文的作者说自己的身份是学新闻的学生,若真是,他(她)的文笔不成问题,但他(她)的价值选择成问题,与其猜测记者们在门外焦急地等着人死,不如好好钻研钻研国外的“讣闻报道”。
郑亚楠表示,记者这个行业永远是在追踪事实的真与假之间搏斗的行业。这篇文章之所以被大量转发,一是标题党所致;二是平日里小部分记者有些报道中存在失实、夸大、渲染等现象,导致行业公信力下降。对于《深圳晚报》记者拍尸体行为是否符合行业规范,郑亚楠说,这个要看具体情况。看与明星家属或经纪人是怎么定的契约。如果对方不同意,当然不能越界。
最后,郑亚楠说,姚贝娜生前有爱她的粉丝,离世有捐献眼角膜的义举,是一个值得尊敬的歌手。很遗憾,我们的和是在“混乱”了一阵后才把注意力转到这种人性之美上的。看来,和都需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