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道传媒讯《妹娃山歌哈尕扎》是中国舞蹈家、舞蹈编导夏冰继编导舞蹈《野山》、《妹娃要过河》、《金那银儿梭》、《土家老幺妹》和《大山的回响》之后的又一力作,属“土家民族风情舞蹈”系列。作品名目中的“哈尕扎”是土家族的民族用语,意为惊叹,是“了不得!好得很!”的意思。
舞蹈是一门古老而传统的唯美艺术,在人类文字还没有产生以前就有了舞蹈艺术,它是以人体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通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等为途径,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或反映社会生活。舞蹈艺术有三个特点:一是可视性;二是流动性;三是审美性。舞蹈的基本要素也有三点:一为节奏;二为构图;三为表情。所谓节奏是指舞蹈动作和造型在力度、时间和幅度上的变化;构图是指空间的排列组合方式及其变化;表情则是指舞蹈者的表情及其动作的速度与幅度。这三种要素还要与音乐、服饰、灯光、道具和背景等多种艺术元素相结合,才能使欣赏者在视觉、听觉和上引起共鸣产生愉悦。《妹娃山歌哈尕扎》不仅充分展示了舞蹈艺术的三个特点和三个基本要素,而且对“推陈出新”和“古为今用”的把握也颇见新意,获湖北省舞协金凤杯金,登央视舞蹈世界展播。
《妹娃山歌哈尕扎》属叙事性舞蹈,作品以人类的爱情为主线,通过一群土家族汉子围绕阿妹、阿哥和老爹的喜、怒、哀、乐,演绎了土家民族的青年男女在劳动中对歌求爱的传奇生活,艺术地展示了鄂西山区土家居民浓郁的民族风情。舞蹈在切光中开场,由暗渐明的红色灯光在视觉上给人以朦胧神秘之美。音乐渐起之后,在低沉浑厚的鄂西声中,一群土家族汉子负重前行,有节奏地移动身躯,或半蹲、或后仰、或如雕塑般停顿,动作幅度小而有力,既体现了土家汉子攀崖劳作的艰辛,又展示了土家族汉子的力量、顽强、不屈与积极向上的果敢。接着是妹娃在甜美的利川民歌“郎在高坡抬石头,妹在河边绣荷苞”的旋律中轻盈舞动,其边歌边舞的形式犹如阵阵清风深深打动了辛勤劳作的汉子们。编导兼领舞夏冰在舞蹈中,还刻意融入了三重对比手法:一是在舞姿上,以妹娃的轻盈与汉子们雕塑般的刚毅造型形成视觉对比;二是在音乐上,以妹娃高亢明亮的歌声与汉子们低沉浑厚的劳动形成声乐对比,给人以男虚女实的听觉冲击;三是在灯光上,妹娃在粉红色的光影下翩翩起舞,汉子们则在兰绿色的光影中舞动造型,色彩对比十分鲜明。随着多种艺术元素的铺设与延伸,剧情逐渐展开,情绪也在递进中得以。最后,郎、妹如愿结合,在众人的欢歌劲舞中,一曲撼魄的太阳歌使整个剧情达到,充分展示了土家居民纯真而狂放的民族性格。
在《妹娃山歌哈尕扎》舞蹈中,也体现出舞蹈家夏冰对“推陈出新”和“古为今用”方针的理解和把握。作品中所运用的一个重要表演形式“肉连响”就取材于湖北利川地区的一种民间技艺。“肉连响”是旧社会底层艺人用于沿街乞讨的谋生手段,因濒临失传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中,夏冰除借助“肉连响”的原始形态外,还大胆运用了古典舞和现代舞的节奏、时空来塑造人物的情感,使“肉连响”的舞蹈实现了语言化与性格化。比如,作品中老爹对妹娃认识的转变,就是通过击打“肉连响”来实现的。因此,在“肉连响” 击打的编排上,将击打时的轻重、大小、高低、拨、撩、空中跳跃等技法,结合剧情需要作了不同的编排:妹娃在初次见到情郎时,击打“肉连响”追求和所营造的效果是妹娃的羞色;在应王学兵和范冰冰对和巧斗老爹的考察中,妹娃击打“肉连响”追求所营造的效果则是妹娃的乖巧、顽皮和古灵精怪;当战胜老爹后,满心欢喜的妹娃所击打的“肉连响”则是沉浸在深深的醉意之中,将“肉连响”又演变为“醉连响”。除此之外,还将古典舞中的“倾靠含八字圆、前圆后圆、跳步、十字步”等技法运用于该作品中,与土家族的民族舞蹈相映成趣。
从鄂西山区走出的舞蹈家夏冰出生于土家族的恩施大山,对舞蹈艺术十分,特别是对土家文化的传承情有独钟,对其精髓也有独到的见解。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夏冰就是武汉地区、乃至湖北舞坛的佼佼者,其表演和编导的舞蹈作品,屡获国家和省、市级大。我认为,如果夏冰这样的者多一点,我们的民族文化就会传承得久远一些,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录就会少一些,我们的群众文化就会更繁荣一些,我们社会也就更和谐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