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19日,东南网网事栏目以《待遇与发展 仍是高校毕业生择业首选》为题,刊登《福建日报》专访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张甸,谈大学生择业观。
东南网6月19日讯(本网记者张立庆 校通社大学生记者 林志超 陈雅线年毕业季来临,各地纷纷打响“求职战”。今年福建省内普通高校毕业生和省外高校福建生源毕业生总数约27.94万人,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就业任务十分繁重。
上下班提供班车,定期对表现良好的员工晋升调薪,享受六险一金、带薪年假、免费工作餐、员工宿舍……这是近日在福州举办的一场厦门市人才招聘会上,一家企业开出的优厚待遇。招聘会上条件诱人的企业不在少数,自然吸引了众多毕业生的目光。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硕士毕业生小汪同学,对一家上市光电企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硕士生月薪七千元到一万元,对我蛮有吸引力的。我以前本科就在厦门读的,那里的和引才政策都不错,所以我很想去厦门发展。”该公司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作为科技型企业,更看重求职者的专业技能与招聘岗位是否匹配。如果应聘成功,公司将对应届毕业生提供完整的人才发展径和人才梯队建设帮扶计划。
莆田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小黄同学告诉记者,择业时优先考虑的是能否实现价值。目前在实习期的他,正带着一支学生记者队伍参与报校的大事小情。小黄认为,从事新闻宣传工作,让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文字功底得到了,他可能会“跨界”求职。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2018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邓青青,现就职于广东中山某教育机构。在她看来,教师职业符合自己的人生规划,“有假期,可以支配时间做喜欢的事”。邓青青表示会继续在培训机构积累工作经验,为成为一名正式教师打好基础。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高校毕业生就业时考虑的因素各不相同。有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近几年高校毕业生求职优先考虑因素占比分别为:工资福利21.02%、价值的实现19.21%、专业及个人兴趣19.45%、工作14.63%、背景变量7.93%、社会需要7.20%、工作稳定性6.25%、社会地位4.31%等。
就业问题一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一份名为《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的报告显示,2017届大学毕业生仍有7.2%未就业,其中近半数还在继续找工作。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张甸表示,这批“90后”“尾巴”的大学生崇尚个性发展,能带着勇气和去打量社会,这点值得肯定。但一部分学生因为过分看重待遇或者个人价值的实现,存在着理想化的色彩和较高的就业期望,就业难度会加大。张甸,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就业与择业之间的关系,克服专业驱动的就业观,努力培养自己的知识技能,开拓视野,培养创业意识。可以提前步入社会去实践、历练,譬如通过实习了解社会的实际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和就业方向。“先就业,再择业,等到条件成熟,再追求自己那份‘初心’。”张甸。
今年我省将实施引导高校毕业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鼓励各地积极投资开发公益性岗位,面向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就业,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此外,还将加大就业见习帮扶力度,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的见习对象调整为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对吸纳离校未就业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城乡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的见习(单位),给予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就业见习补贴。梦到找不到回家的路
本文由 325游戏(m.325games.com)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