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新疆工程学院举办了2015年大型综合性校园招聘会,共有58家企业参加并提供了1800多个就业岗位。在现场,许多企业和学生签约。蓝山屯河责任有限公司招聘负责人接受新疆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公司的职工有许多是来自新疆工程学院的毕业生,我认为这个学校的毕业生动手能力强,上岗以后能很快地适应并投入工作。”
在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这几年,新疆工程学院学生就业率仍保持在95%以上,“就业率高,满意度高,就业质量好”成为学院就业工作的特色。该校是如何让学生成为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的?笔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学科专业建设贴近市场需求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自治区党委明确提出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可持续道,做大做强石油石化、煤电煤化工等八大支柱产业,加快“三一通道”建设,这为新疆工程学院调整、优化专业设置等都提出了新要求。学院始终围绕服务新疆新型工业化建设这条主线,适时打出了‘能源战略牌’、‘新型工业化牌’、‘煤炭、煤电、煤化工战略牌’,有针对地开展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学院采取多项措施,不断加大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力度:一是按照“以宽为主、宽窄兼顾”的原则,强调专业建设“布局合理、填补空白、突出特色”,明确专业方向,紧贴市场需求,面向行业和企业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重点在工学学科门类设置本科新专业,设置了采矿、电气、机械、化工等19个本科专业。二是全面实施教学与质量工程建设,推进课程体系,按照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原则,整合相关的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核心课、专业技能应用和实验实践课,形成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群或课程模块,把加强基础与强调应用有机结合,构建理论与实践教学相交融,专业培养与素质拓展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三是突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科学制定符合应用型人才成长规律的多样化的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中突出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学院不断完善校内实验实训、企业实训实习和假期实习制度,重视实践教学,充分利用实验设备开足开好实验实习课,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学院还与神华(集团)新疆分公司、特变电工、徐矿集团天山矿业等百余家知名企业紧密合作,建立起了100余家校外实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获得实践技能的真实,既夯实了学生的理论基础,又加强了实践技能的培养,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打下了的基础。近年来,该院数百名学生先后荣获国家级大学生各种竞赛40多项,获得国家专利30多项。四是加大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力度。针对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推行了“双证书”、“双达标”和“民汉学生一体化教学”等制度,探索了“削支保干,突出技能,强化素质,提高汉语及就业能力”等培养模式,使少数民族学生的MHK考试的过级率、专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校企合作就业率持续走高
优化机制促就业,校企合作育人才。近年来,新疆工程学院深化突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等多种“订单式”培养方式,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深层次、全方位合作,实现了“学生毕业有工作、企业发展有人才、学院办学有生源”的多赢目标。学院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完善培养方案,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学生的理论教学在校内进行,实训、实习、实验教学在用人单位完成,拉近了学生与企业、学生与岗位的距离,提高了学生就业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促进了学院和企业双赢、共赢。如2012年学院与昌源水务集团矿业公司联办了“昌源水务班”,校企共同商讨培养方案,协定毕业后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学生,逐年报销学费,实现了校企、学生“三赢”的局面。学院还先后与神华集团、宝钢集团八钢公司、特变电工、庆华集团、新疆天富热电厂、新特能源等二十多家企业开展订单培养,已培养学生3000余人。新特能源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说,新疆工程学院经过面试并入职的毕业生,基本上都符合公司用人需求,根据多年的工作观察,这些毕业生职业规划明晰,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不少人经过3到4年的培训,已成长为单位技术。
“企业点菜、学校配餐”的“订单式教育”,使学生毕业后无需再培训,没有见习期,可直接顶岗上班,完成了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无缝对接、零距离就业。目前该校与企业已形成了“学校育人、企业用人、供需对接、按需培养”四位一体的合作机制。
就业率是检验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试金石。多年来,该院学生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学院曾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据了解,该校今年毕业生中,机械类、电气类、电力类、地矿类等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0%。
千方百计做好就业服务
就业关乎民生,关系到每个家庭幸福。多年来,新疆工程学院把教育服务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总目标,多措并举为学生就业铺搭桥,做好就业服务工作:一是学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成立了院系两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实施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形成了学院统一领导,就业指导办公室组织协调,其他部门密切配合,各系部全过程组织实施的就业工作机制,切实工作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四到位”。二是强调招生计划与社会人才需求挂钩,对就业情况差、新生报到率低的专业调整招生计划。三是强化就业服务工作,现有全球职业规划师(F)4人,一级国家职业指导规划师2人,二级国家职业指导规划师10人,创业计划指导师3人,50余人参加过教育部一、二级就业指导培训,形成了一支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较强的职业指导队伍。四是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开展职业测评,使学生更客观地了解、更准确地把握职场,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适合自己不同发展时期的职业决策,科学规划人生,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五是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指导,充分利用国家和自治区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方面的优惠政策,采取开展精品科技建设、科技创新活动和举办创业等形式,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服务和创新创业培训,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增强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就业能力。六是实现就业工作信息化管理,实现信息发布实时化、网络招聘常态化,做到网上就业服务“全天候、多功能、广覆盖”。近年来,学院先后收集了500多家企业信息,建立了用人单位信息库,拓宽了就业渠道。七是抓好少数民族学生、女生就业工作。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女生就业难的问题,学院把他们的就业作为重点,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已连续两年举办服务少数民族学生和女生就业的专场招聘会。八是加大走访各企业、园区的力度,不断加强与企业、园区的合作。为了扩大学生就业渠道,每年校领导都会走访一些重点企业、工业园区,提前对接,了解企业用人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前,该校已与140家企业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就业合作。仅2014年,就有85家企业来校招聘,提供8000多个就业岗位,召开校园专场招聘会100多场次,近80%的毕业生通过校园招聘实现就业。
功到自然成。近几年,学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办学规模和办学条件都迈上新台阶,已发展成为专业种类多、办学特色鲜明、在区内有一定影响的工科院校,成为自治区培养应用型工科人才的主要力量和重要。随着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把新疆作为丝绸之经济带的核心区,新疆工程学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学院将紧紧抓住有利时机,进一步深化教育,团结一心,奋勇拼搏,为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赵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