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
  • 电话: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话剧表演
  • 讲故事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一种教育形式。
  •   属猴的属相婚配表“只有能穿下水晶鞋的人才能跟王子结婚”,可是灰姑娘看了看自己脚上的靴子,傲娇地说:“我比较喜欢这双鞋子”,对那双水晶鞋不屑一顾。

      面对对方递过来的红苹果,公主直截了当地说:“我不怎么吃苹果的。谁会吃打扮的奇奇怪怪的人给的东西呢,一点都不合理。”

      为人父母,或许我们能做的,就是帮他们多角度去欣赏故事,而不是拘泥于文字,让孩子被定势的。

      这位母亲听到小美人鱼化成泡沫的时候,立即害怕地关掉故事机,告诉女儿,别学小美人鱼,因为鱼类智力不高,没有任何人值得自己付出生命。

      沈阳就有个6岁女童乐乐,因为迷恋《白雪公主》的情节,整天缠着父母,要找王子寻亲吻,让父母头疼不已。

      不可否认,照本宣科地讲童话故事,很容易不具备分辨能力的孩子,尤其是故事涉嫌以貌取人、女主柔弱被动的情节。

      但孩子喜欢听童话故事,是因为它们跌宕起伏的情节,给孩子提供了奇思妙想的空间,也孩子分辨善与恶、美与真。

      经典童话拥有旺盛的生命力,能够代代相传,必定有它的道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借由故事,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是家长化被动于主动的绝佳方式。

      除了外国童话,我们也要给孩子讲中国经典故事,了解中华文化,薪火相传,除了王子公主梦,也要培养孩子的大格局。

      作为家长,可以根据年龄挑选故事,像《格林童话》里一些复杂的故事,就不太适合6岁前的孩子,提前不恰当的养分,可能造成“消化不良”,甚至带来不利影响。

      像名著里很多故事都适合孩子,只要去掉部分情节,选择适合孩子的内容,讲给孩子听就可以,如:《西游记》的大闹天空、紧箍咒,《水浒传》里的武松打虎,《三国演义》里的三顾茅庐等等。市面上也有简化版读物。

      没有孩子不爱听故事,只有适龄、容易被孩子理解的故事,才会让他们产生浓厚兴趣,家长们想寓教于乐也就自然而然了。

      我们还有很多经典传统的小故事,比如传说、寓言、成语等,可能故事书上就一页。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去丰富故事的内容。

      可以像看图说话一样加入象声词、形容词、动词等,通过文字的叙述,引导孩子内心画面,形成内心图景。

      有次朋友晒出她儿子满分的看图说话作文,我们都被其细腻地描写惊呆了,文中用到了“蹲、钻、狡猾地、慢吞吞地、心砰砰地跳”等词语,大家好奇她怎么培养的,她说:“只是天天给他讲故事而已。”

      孩子可以通过故事对文字、词语产生感觉,一些不理解的新词在故事情节的帮助下,能自然而然领会其含义,你会发现,孩子经常会蹦出一些让你惊讶的词汇。

      可以重复着讲,待孩子对故事熟悉之后,有些段落留给孩子来讲。当你讲完上一句,孩子不自觉得讲下一句的时候,那种互动感觉非常美妙。

      要允许孩子插嘴,通过提问,思考故事哪里不好,同时把一个个的道理、处事的技巧、人生的等揉进故事的里。在一提一问、一来一往的讨论中,激发孩子的思考潜能。

      比如老豆的《乌鸦喝水》绘本,就是受女儿,通过试验的方法,让乌鸦从瓶子里喝到水,而不是灵感一下就来了。

      诗人歌德幼年时,母亲给他讲故事,经常在精彩处停住,以后的情节让他自己去想象,第二天再一起讨论情节,这样的锻炼为他以后的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记得有次我给女儿讲完孙悟空偷吃人参果的故事后,问她孙悟空做得好不好时,她说不好,咱改编下吧。

      然后她就给改成了孙悟空没有推到人参果树,勇于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后来每次讲这个故事,我们都讲两个版本的。

      既然软件都要更新去Bug,那么故事也可以在我们自己这里进行迭代。引导孩子多角度编故事,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锻炼思维,打开创新的阀门。

      但事实是,越来越多的家长时间被工作挤占,机器成了给孩子们讲故事的主力军,动漫、电影、电视等成了讲故事的主要方式。

      殊不知,家长直接把讲故事的任务丢给故事机器人、录音机、手机App等,容易造成孩子的情感缺失,因为电子设备缺乏与孩子间的亲切感和交流互动,它不能替代父母本应扮演的角色。

      如果电子设备里的故事更精彩,不妨与孩子一起听,然后再自己讲给孩子,因为对于孩子来说,最有吸引力的声音还是爸爸、妈妈的,而且,讲故事时的温馨气氛绝对是冰冷的电子媒介难以取代的。

      财成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