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有一个共同的臭毛病,就是老爱追忆以前的岁月,总觉得以前才是大师辈出、文化昌明的时代,现在的,呵呵,辣鸡。于是现代人怀念爵士时代,爵士时代怀念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代的人自然就怀念古希腊。
歌剧的诞生,就源自文艺复兴时期的人对古希腊的。16纪末的佛罗伦萨,有一个由一群人文主义学者组成的同好会,以复兴古希腊舞台表演艺术为己任,他们认为古希腊戏剧是用唱的(确实有歌队的存在),于是他们凭自己的理解“复原”了古希腊戏剧,也就是今天的“歌剧”。
在歌剧4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也经历了很多阶段,它逐渐从严肃的题材向更轻松诙谐的方向发展,从传说转向百态,从王侯将相转向市井黎民。在正歌剧中,哪怕是“我吃了饭”这样的句子也要有一个旋律,这被称为“宣叙调”,而当宣叙调逐渐可以被口语念白替代时,歌剧中分出了一个类别——“轻歌剧”,相当于歌剧由100%的唱变成了唱和说。
▼格什温《波吉与贝丝》中的《夏日时光摇篮曲》,这是一女人面部痣相图部大量运用黑人民谣、爵士、蓝调音乐元素的“轻歌剧”。
轻歌剧继续向下走就催生了音乐剧,与轻歌剧相比,音乐剧会运用到更多的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以及流行音乐的乐器编制。
我们对比的是普契尼歌剧《波西米亚人》和音乐剧《吉屋出租》,因为《吉屋出租》的故事完全脱胎于《波西米亚人》。对比的段落是男主独自在房间中等到了女邻居咪咪敲门来借火,歌剧在这时演唱的是《冰凉的小手》,音乐剧则是《点我的蜡》。
真或假:歌剧界对年龄、体型和长相的要求确实要宽容得多。不过在当今社会,歌剧界也越来越看脸了。另外,歌剧界其实也是有很多不亚于影视明星的高颜值,他们的存在让靠脸分辨存在一定风险。
真或假:这个要看具体剧目和导演的想法,总得来说歌剧演员不会有太激烈的动作(演技还是要的,舞蹈不太可能)。
真或假:基本正确。歌剧是美声唱法,音乐剧唱法多样,以通俗唱法为主,“麦克风识别法”确实是一个直观的方式,但这仅限于专业歌剧院的演出。如果是户外歌剧或是在体育场这样的非专业歌剧演出场所,歌剧演员也是会戴麦的。
真或假:假。德语歌剧大佬莫扎特和瓦格纳哭得好大声。至于音乐剧,近几年小语种音乐剧在国内发展势头似乎更为迅猛(朋友,法扎德扎听过没?)。歌剧和音乐剧都可以使用任何语言。
真或假:不一定。音乐剧一般时长在2个小时左右。歌剧的时长区间似乎更广一些,从几分钟到十几个小时都有,但大多集中在3小时左右。
最短的歌剧是由威尔士作曲家彼得·雷诺兹(Peter Reynolds)作曲的《时间之沙》,时长约4分钟,大约是煮一颗蛋的时间,却包含了序曲、咏叹调、宣叙调、合唱这些歌剧要素,讲述了一对在早餐时吵架的夫妻发现他们赢了足球彩券后和解的故事。除去这种极端案例,《蓝胡子》《贾尼·斯基基》这些较为著名的歌剧,时长也只有1个小时。而最长的歌剧则是瓦格纳的《尼伯龙根的指环》,全长16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