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凭出彩表演 难成话剧佳作 《大宅门》艺术架构缺陷引争议一部讲述百年老号历史浮沉的电视连续剧,在时隔12年后,如何变成3个小时的舞台剧?话剧《大宅门》的难度就在于此。昨晚,国家话剧院出品的全明星版话剧《大宅门》,作为本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话剧板块的压轴大戏,在上海大剧院“交出答卷”。由斯琴高娃、雷恪生、刘佩琦三老带“二新”(刘威、朱媛媛)构成的原班人马,赚足了人气,让这出大戏早早就一票难求。整出戏2小时45分钟,以爱情为主线。简单地说就是白景琦和3个女人的爱情故事,电视剧里浓墨重彩的商战在话剧中更像是爱情故事的背景。只展现部分的冲突,省略来龙去脉的铺陈,使话剧版《大宅门》渐渐露出了艺术架构上的缺陷。与电视剧版《大宅门》相比,表演是一如既往地出彩,但仅靠表演成就不了一部足够出色的话剧。全戏节选了白老七三次娶妻,白家二奶奶发丧、白家姑奶奶与梅兰芳照片成亲、白七爷被日本牢、白家三叔吞鸦片不当奴等几十个片段,加上零零散散的旁白,对于熟悉电视剧剧情的观众来说,多少有些“贩卖回忆”的意味。但对于没看过电视剧的观众,则更像是一部被搬上话剧舞台的PPT,很难看懂,也很难进入人物的世界。而剧情的涣散,也让大腕云集的表演少了人物的内在逻辑与力。几位明星大腕的演出各有千秋,特别是老戏骨雷恪生扮演的王喜光,将一个的塑造得淋漓尽致,虽戏份不多但极为精彩。但是,对于整出戏而言,每个演员的演出似乎都困死在自己的人物形象里,并未真正构成彼此间的关系与戏剧张力。事实上,近几年来话剧从成功的影视剧作品中借力屡见不鲜。本次艺术节上,无论是话剧《青蛇》,还是《大宅门》,都有着丰厚的电影电视原著基础,也都引入了明星大腕参演。但是,影视剧的成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话剧票房的成功。同样的,票房的成功也并不等于话剧的成功。无论是《青蛇》还是《大宅门》,中场休息时大批观众退场离席后不再回来足以说明,把观众引进剧场易,把观众留在剧场则难。熟悉郭宝昌的人都知道,《大宅门》是他这一辈子最大的一个情结。他在大宅门里住了24年,写大宅门写了将近60年。尽管对于郭宝昌来说,《大宅门》里有说不尽的故事,但对于观众来说,缺乏舞台语言的电视剧版PPT,与他们又有何干系? 本报记者 陈熙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