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
  • 电话: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话剧表演
  • 说说小剧场话剧《大前门
  •   我一直认为,不是生长在北京城的“土著”,很少有人敢拿老北京的事编故事。没成想,今天就遇到位挑战的主儿,是个小伙子,姓孙。据我了解,这位不是“北京土著”,可他愣敢拿“大前门”为题写话剧,这不免让我有些惊讶。他不但写了剧本,还居然上演了,票不但卖出去了,剧场里人还坐得满满当当。我是1月30日下午去的,演出地点在东单的东方广场东门旁边的先锋剧场。我平时很少看演出,这次却很想去看,完全是为了想知道他到底能把北京写成什么样。

      “北京不只是北京人的北京。”节目单上印着的这句话,让我一惊,似乎嗅到些“来者不善”的味道。按北京话说,这话里透出了几分“叫板”,同去的同事对我说:“你可是老北京呀!”这种提醒里显然带出些“挑拨”的意味。

      于是看戏,全长90分钟,直到演员谢幕,一口气才喘下来。感觉就一个字:新!之后,再感觉出一个字:鬼!这个小青年实在是鬼,一会儿拿新瓶装旧酒,一会儿拿旧瓶装新酒,竟让我这个老北京没找到下嘴和还击之处。大鼓书、音像、朗诵、模仿(有些地方简直就是口技),被他像揉面团一样揉在了一起,而且面团揉得很劲道,因为里面掺进了一个很完整很动情很感人也很老北京的故事。故事完整规矩,像北京的四九城,故事讲得传统,像老北京的炒肝,怎么吃都能咂摸出早年间的味。

      但这位年轻人又岂肯一味泡在老北京这口弥漫着豆汁味的大锅里与老北京们拼历练,于是,变着法儿地要玩出一种新京味、新京韵。所谓新京味,我理解其实就是一种新体验、新思考、新理念、新形式。当然,这些“新”自然都是随着北京的新变化、新发展、新面貌、新态势而来的。随着一批批新人的入京,于是,便又有了更多的新观察、新视角、新表现、新追求。如此一来,新京味的出现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年轻人在戏剧形式上的求新更是独门绝技,剧里连最简单的背景、道具也不用,就是三把椅子,外带一架大鼓、四位演员。说学逗唱具备,但绝不是相声,天南地北逛到,但脚下不动半步,时间跨度近百年,但光阴依旧,这些无疑都是传统中的创新。但当你猛不丁地想起京剧的舞台时,又觉出这个年轻人在视觉与距离上与我们玩了一次“鬼心眼”,耍了一次“滑头”。

      当然,不足与缺憾也要说到。我想,既然找到了一种新的表现形式,何不继续探索,再来一些新的表现手法呢?至于什么表现手法,只能他们自己慢慢探索。

      还有故事,索性再让留学回国的小馨续下去一些不好吗?因为我觉得小馨的故事也许会有更多的新东西,作为一种新北京生活的开端,它也许会让“桃园三结义”的“旧故事”显得更有味道。

      最后,透露一点,这个姓孙的小青年叫孙恒海,是这出剧的出品人兼编剧。你去看戏的时候,说不定会在剧场的走廊里碰到他(那是他最理想的散步之地),很瘦,戴个眼镜,文质彬彬的,像个大学生。

    推荐: